SIGNED magazine #29

39 University of Waterloo professor and Canadian architect Philip Beesley, and many collaborators. The possibility of living in a world of continuous growth and endless transformation is explored. 「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以媒 體藝術呈現人類與科技共同創造的新生 態。聯合策展人鄺佳玲表示, 萬物各有 獨特靈氣的概念引發我們以新角度看待 事物。鄺氏在展覽開幕的大師班講座上 分享了近年多件作品如何啟發她在科技 中深入探討「新種自然」,以及它如何透 過藝術與人類生活交織。 林欣傑除了是聯合策展人,也是展覽 的委約藝術家。他以園圃作品《天屏地 園》表達藝術與科技共生的微妙關係。 《天屏地園》模仿常見於室內垂直農法的 LED光譜植物種植法。電腦通過機器學 習,分析24小時新聞直播的動態和顏色 光譜,將數據傳送至《天屏地園》的高 空電視螢幕中,讓此「天空」螢幕在提 供資訊時,也為園內植物供應生長所需 的光線。 人工虛擬現實與真實交互影響,生命被 虛實雙向刺激,並與之反饋,造成循環 共生狀態。《天屏地園》並於在社交媒體 上直播,讓觀眾實時見證植物成長,思 考科技與自然在共生關係中的可能性。 展覽邀請了五個媒體藝術創作單位,以 裝置討論與自然相關的課題。然而這裡 說的並不是公眾所熟知的大地之母,而 是在科技介入下的新種自然。其中,《靈 基因》便讓觀賞者想像人工智能如何演 譯存在和本質的相互作用。 鮑氏在開幕講座中分享道:「裝置對香 港巿花紫荊花進行了深入研究,追溯 第一株洋紫荊在香港出現的故事。」她 把紫荊花的DNA的訊息轉換成聲音, 希望拉近觀眾與紫荊花基因研究之間 的距離。 新種自然中的物質,可以是林欣傑和鮑 藹倫作品中所探討的實體植物,也可以 是無法觸碰,從我們隨身帶備的流動裝 置所發出的電磁波。《感應流2022‧不 可視‧不可聽》是數據視效化裝置,作 品透過天綫收集環境中的電磁波,並通 過程式將數據轉化成視覺與聲音,於高 清螢幕和揚聲器中播放,讓觀眾能實時 體驗人類無法感知的電磁波。 觀眾也可透過控制器改變波長頻率, 體驗同時存在的各種電磁波以及不斷 變化的視覺與聲音。作品體現出積極 參與於智能手機通訊中,但又經常不 被注意、不被看見的電磁波,了解帶 進場內的各種通訊設備如何影響作品 所收集的數據。 人類可以與機器共同創造嗎?且看《人 工植物學》如何回答。 在發明攝影術之前,植物學插圖是記錄 不同植物樣貌的唯一方法,並讓物理學 家、藥劑師及植物學專家用於識別、分 析和分類的工作。《人工植物學》從公共 領域的庫存檔案中,收集不同流派的重 量級藝術家所繪畫的植物插圖,通過訓 練機器學習系統GAN(生成對抗網路), 創造出跟原本圖像極為相似的新人工圖 像。機器藉著詮釋所學到的數據,建立 了一套全新系統,重新定義顏色、形狀、 細節和紋理之間的關係,期望有助創立 新物種、類別和形態的可能性。 《樹叢》是創作人的建築願景,旨在相 聚空間中呈現包容、開放的視野,回應 了人類與科技互相依存的問題,並在不 斷擴充和轉型的世界中探索生活的可能 性。 作品由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菲力 浦‧畢斯雷領導,與生活建築系統團隊 (Living Architecture Systems Group)以 及多個合作伙伴共同協作,曾參展2021 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Five steps to maximise the Hylozoism experience As the exhibition advocates the co-existence of arts and technology, visitors are encouraged to take five steps to delve into the artists' creative process and to get inspired for individual creativity. 1.Exploration Open your senses and walk around the venue without reading any texts of the artwork. 2.Read and more Appreciate the artworks in detail, starting from the entrance of the installation. Write down questions or ideas you have for the piece. 3.Digest, think and imagine Take time to digest your notes. Imagine you are the artist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you just wrote down. 4.Mind-map Organise the information you collected into a mind map. 5.Peer sharing Form a small group and share your mind map with others. Or develop a new way to look at the exhibition! 《萬物有靈》自學五步曲 《萬物有靈》是一個提倡藝術與科 技共生的展覽。觀眾來到展場, 可以透過五個步驟投入藝術家的創 作歷程,從中學習如何激發個人創 意。 1. 自由空間探索 別急著閱讀任何解說作品的文字, 請讓感官自由感受,休閒地在展場 中遊走。 2. 看圖識字 由裝置的入口開始仔細欣賞每件作 品。請你記下一些你希望向作品提 出的問題或想法。 3. 消化、思考與想像 慢慢沉殿剛寫下的筆記。幻想自己 是作品的創作人,嘗試解答筆記上 的問題。 4. 繪畫思維圖 整理你收集的資料,繪成思維圖。 5. 同儕分享 分組討論,與組員分享你的思維 圖。你們也可以一同發掘欣賞展覽 的新方法! HKDI Gallery Exhibition Website 4

RkJQdWJsaXNoZXIy MjE1NjI0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