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展览
(如想有更好的网上展览体验,请调整萤幕方向至横向模式。)
关于展览
Zaha Hadid Architects(ZHA)延续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探索精神于不同的建筑项目。是次ZHA为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策划「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筑」展览,向观众呈现在人口稠密的大都会里,如何以不同策略开辟充满生机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社区理念的城市空间,开启廿一世纪都市主义为题的对话。
展览概述ZHA现正进行的研究及发展计划,包括与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机械人、人工智能及数位制造等技术范畴,并把相应科技运用到建筑设计方案上。展览包含大型投影及建筑模型,展示ZHA在文化、体育、运输、园区及总部、以及总体规划等范畴的重要项目。
展览重点将聚焦于 ZHA 过去十五年所设计的高楼大厦项目,深度剖析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的设计策略,探讨它们如何从建筑密度、地面交界、中庭与连廊、建筑幕墙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以垂直高楼为主的空间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大都会。
垂直都市主义:高层高密度
帕特里克.舒马赫,2021年 伦敦
本文主要为垂直都市主义提倡的高楼层高密度理念辩解,一方面挑战现代主义主张的低楼层高密度理念,另一方面审视在高楼层建筑之间宽阔开放的空间布局,因为这套高楼层低密度的方式至今依然被奉为建筑规划的圭臬。提倡高楼层高密度理念目的为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方法有二:一是使建筑密度提升至最高,二是增加城市密度。提升密度不只是为了节省空间和有效共享公共服务及生活设施,更关键的是促进知识的交换,以及知识型经济体系中的创意企业间的合作交流。要达至上述目的,我们需要全新的高层建筑和城市设计。新型的高密度城市使人们的生活不仅是擦肩而过,而是互相交迭,提升社会的创意和生产力,令社会繁荣兴旺。
Zaha Hadid Architects,成都独角兽岛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提供
扎哈.哈迪德,香港山顶建筑群获选设计,惟最后未能落实建成,1982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 Zaha Hadid Foundation提供
扎哈.哈迪德为建筑界注入新的活力,奠定了自己的事业基础。她的设计往往一鸣惊人,既是流动且充满无限可能,她希望由此衍生出延绵不绝的地景,并藉此质疑城市需建成如堡垒般牢固又封闭的必然性,而她的设计挑战了城市规划的秩序守则,为当代建筑美学提供新观点。
在稠密的都市环境中,社会需要组织多元的活动,从而衍生建构多样空间的需求。封闭式的建筑会遭到淘汰,而城市设计会偏向采用开放式,且互连互通和层迭式的建筑模式。在这种重视动态的崭新理念中,横向发展是重要的方向。香港山顶建筑群的设计方案是扎哈.哈迪德早年的构思典范,概念是把向上发展的摩天大厦旋转九十度,变成一道道的横梁,在这些水平的梁状结构中开辟出一个偌大的公共空间,这个建构空间的想法在扎扎哈.哈迪德的事业初期占据了非常关键的位置,而本文亦将再三地探讨她对空间的坚持。
现时,衍生式数字设计工具渐为建筑界所用,正好配合建筑师对复杂设计的追求,以及推陈出新的概念和鉴识水平的发展,预示着参数化时代的来临。二十五年间,参数化设计不断影响类型和规模各异的建筑项目发展。数码革命为建筑设计注入前所未见的复杂性和动感,而面对参数化带来的冲击,高楼设计却依然故我,并没展示多大的转变。
摩天大厦似乎还停留在陈旧的「福特」(Fordist)模式里,充斥着重复性的间隔。高楼的数量仍然惊人,但结构设计 仍抗拒加入任何复杂的空间,是旧时代的最后堡垒。这些摩天大厦纯粹透过压缩空间而产生楼面面积,然而其内部空间则是一层层千篇一律的楼面设计重复组成,就像一条垂直九十度直插地平面的走廊,尽头则是基座(podium)。这样看似从经济角度考虑出发,然而,这种只重成本、不计社会效益的建筑,已经愈来愈受广泛质疑。摩天大厦井井有条的结构流于简单,亦太过局促。高楼是密闭的建筑单位,其内部亦充满同样密封的楼层。这种缺乏连系的严格分割方式,与时下的工作模式和商业关系,甚至当代都市生活也严重脱节。挑战标准高楼这建筑类型的时机已经成熟,让当代高层建筑也从「福特」模式赶上「后福特」(Post Fordism)的社会潮流。
我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城市集约化时代。当代都市生活比从前复杂,各式各样的人会同时使用不同城市公共设施。现在,无论是小区中互补的小区服务,还是在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交流程度,都是区分现今与过往分隔而又重复性的生活方式。在一个透过城市通道和空间达致自由连系的城市里,这种繁复的活动网络引发由下而上的演变。如何可以促使这种城市化在建筑物里、以及在建筑物之间不断发展?答案分成三部分:密集的间距、空间和连廊。
一般的高楼楼层之间互不相通,只简单地分成样式一致的楼层,建筑结构的核心筒则通常位于大厦中央,每一层楼的可用面积也会被分割开来。建造高楼是一项巨额投资,投资方承受极大的经济压力,需要不断控制成本。然而,成本只是经济评估的其中一个层面。在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当中,成本与效益均是重要的衡量因素。虽然增加楼面面积的好处显而易见,而且实行容易;但是空间带来的通达性,以及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和认识的机会等这些好处,则是不能轻易实施及量度,并往往因此遭到忽略。我们需要具企业眼光及具领导能力的建筑师,他们要意识到,拥有高度视觉连通的空间会吸引客户,令他们愿意为建筑付出额外的成本和费用。
Zaha Hadid Architects,生物医药研究中心,隶属ZHA为新加坡年纬壹科技城(One North)总体规划部分,2001年
照片由Biopolis提供及由Ken Seet拍摄
Zaha Hadid Architects,莫斯科Dominion Tower中庭,2015年
照片由Hufton + Crow.拍摄
构思其实非常简单:所有建筑物,尤其是高楼,内部结构必须变得空旷开阔。换言之,我们必须以可以探视建筑内部的空间去代替互不相通的楼面。
我可以自信地说,此构思将于当代知识型经济体系下各创意产业公司之中取得成功。在以产业营运而言,房地产的成本只占人力资源成本的一小部分,提升创意知识型人才的生产力所获得的好处,足以值得让公司舍弃密密麻麻的楼层和工作枱,以换取更大空间。视觉上的密度比物理上的密度更重要,因为视觉上的密度提升了沟通上的交集程度。这不但有助人与人的认识、对话、交流和合作,还有助沉浸在创意环境中,刺激思维。这体现了直觉化的理性考虑:人们会期待扩阔人际网络、学习新知识并展开各种合作关系,一切都与提升生产力和生活质素息息相关,对希望建立成功事业的人具有强大吸引力。
Zaha Hadid Architects,北京SOHO中国旗下的银河SOHO,2008-2012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Zaha Hadid Architects,北京商业中心Cluster Tower超级中庭,2012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倘若不是为了便利有计划或无计划的交流和合作,把数以千人集中在一个总部大楼里又有何意义呢?「后福特主义」意味着工人不再被困在生产在线,生产过程由可改编程序的自动化机械人系统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的结合孕育出科技新时代,而透过人工智能,系统进一步扩展以容纳更多创新设计和发明。生产机械人的程序可以适时重新编写,然后透过应用程序,实时将新服务上载到数十亿部机器里。同样地,此亦可应用到软件更新方面。「福特」模式下的机械生产线很难追上产品创新的发展,因为创新发展通常数以年计或十年计,并非几个月或星期之能内改的事情,因此,传统生产线仍旧依赖工人。相比之下,研发、推广、金融服务等工作则专注不断创新发展。当工人变成创意知识型人才,他们必须在自发运行的网络中,成为具独立思考与决断力的联系节点。这种模式绝不是计划出来的,企业领导层着意建立及提供各种开放式平台,让这些自发工作网络能蓬勃发展。建筑物是能够带来改变的重要平台之一。与雇用建筑物里员工的人力资源成本相比,建造或租赁这些工作室及建筑物的费用微不足道。无论建造成本是多寡,任何浪费或窒碍人力资本的建筑物都会引致经济上的损失。人才若不能汇聚到同一个空间,定必削弱构思概念、创意和富有成效的合作,这些都是建筑项目预算最大的机会成本。可惜,城市规模的对比分析,却证明了城市经济学家所说的聚集经济效应。
时至今日,参数化主义已经成熟,不少新颖先进的设计图都变成了实物,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一部分。以下的建筑项目将逐一论证,附有空间和连廊的垂直都市建筑物,能够为新型的全球网络社会提供额外的体验和交流价值。为了确立目标定位与促进沟通,建筑设计比昔日更加着重简单明确的结构关系。要同时达到划分、交汇和导航三个目的,建筑师需巧妙地采用一套精密灵活的建筑语汇。一座富有表现力的当代建筑物就像就一副完美的外骨骼,沿着垂直轴线将高楼自然划分成不同区域。外骨骼还可以分散建筑物核心所承受的压力,更容易腾出空间。沿着垂直轴线开辟的中空空间可以融合成一个超级中庭,电梯在其中穿梭导航,让人饱览这个功能有如垂直城市街道的全貌。Zaha Hadid Architects设计的澳门摩珀斯酒店就是上述形容的绝佳范例。
摩珀斯是属于澳门新濠天地建筑群的奢华酒店。酒店设计采用外骨骼结构,使内部可以自由地腾出复杂的空间。访客可以乘搭180度透明观光电梯,在这个令人目眩神迷的空间里自由穿梭。建筑物空间有连廊连接,连廊内设有咖啡室和餐厅等社交空间,向外眺望能欣赏到城市景观。
Zaha Hadid Architects,澳门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2019年
(左)照片由新濠博亞娛樂提供
(右)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Zaha Hadid Architects,北京丽泽SOHO,2019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Zaha Hadid Architects主理的北京丽泽SOHO汇聚了几百间中小企业,并拥有全世界最高的中庭。巨大的螺旋形连续空间纵穿整座高楼,将内部的活动与外部的城市脉搏互相接通。大楼骨架将建筑物左右两边接合连起,形成中间优美的镂空空间。
中庭旋转扭曲的表面为空间增添韵律和活力,同时也促进和改变了中庭上下的视野,比垂直墙面展现更多。而大楼之间的空中天桥则作为整体结构的纽带,为突显建筑空间的自由流动。
丽泽SOHO的中庭作为新商业区的公共广场,在视觉上把大楼里所有的空间连成一体,为北京市创造了一个与城市交通网络直接相连的新市民空间。中庭将自然光引入大楼深处,建筑构造仿如一个带有集成通风系统的热烟囱,令低层空间维持正压水平,限制空气流入,为大楼的内部环境提供一个有效的空气净化程序。
一如澳门的摩珀斯酒店项目,其中重要的是巨型中庭并非构造一个密闭空间,而是在视觉上与周边的城市肌理融为一体。这种设计可以减少身处高层建筑当中的眩晕,同时增强自由的感觉。这类空间提供一种圣洁并振奋人心的体验,令人恍如置身高耸入云的哥德式教堂。
从城市各处和毗邻的高楼所望到的景致与从建筑内部各处眺望到的风景同样重要。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吸引观众走进建筑,而观众可看见建筑内展示不同楼层的活动,让大家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奠定社交生产力的基础,以及展示广阔的城市生活。
将人流导向作为高楼设计的关键元素这一想法,总离不开于建筑物的垂直轨迹中注入一定程度的差异化和复杂性。然而重复的空间间隔则无需特殊设计来促进定位。一般来说,高楼的人流导向系统非常简单:就是走进电梯,拣选目的楼层。随着高楼结构渐趋复杂,公共功能开始渗透到高楼之中,人流导向系统面临挑战。人流导向不仅是纯粹的刻板的人流路线,而是对一个深层空间所作的感知和概念的渗透。配置清晰的导航空间应运而生,并提供一定的视觉渗透和心理地图,各楼层不再是彼此相隔的的黑盒子。
这样的空间鼓励人们到处探索,而不只是寻找已计划及确定的目的地。在保持良好方向感的前提下,建筑物应该引导有意识的游览,以制造在繁忙城市当中出乎意料、但并非胡乱安插的相遇。如此正是「室内都市主义」的概念。问题是,室内都市主义能否应用到高层建筑当中?巨型中庭是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它为高楼提供连续空间,将数以千计的潜在相关活动纳入共同视野。Zaha Hadid Architects设计的武汉泰康总部正是这种概念的实践。
其中庞大的中庭空间把众多企业汇聚一堂,另设零售商店和一间小型商务酒店,汇聚成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广场,是名副其实的室内都市。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令人叹为观止,并同时提升生产力。内部的纵横交错正好象征着业务合作的成功。
Zaha Hadid Architects,武汉泰康总部超级中庭,2016-2022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这些建筑空间呈现出二十一世纪网络社会下,都市生活的复杂结构、活力和交流,并与之配合发展。建筑物必须发展成多孔洞结构,并从内部进行都市化,提升各种社会活动之间的能见度和互相合作的机会,最大化场地共享的效益,并方便使用者进行空间探索。另外由Zaha Hadid Architects设计的莫斯科DominionTower亦是典例之一,大楼里自然而然汇集了不同的创意公司,形成一个彼此相辅相成的产业簇群。
我们搬进更稠密的城市,以及更大的建筑物,其原因不言而喻:我们聚集到一起互相认识,分享所学所知,彼此交流合作。建筑物变成充满信息的空间,好比一个360度的立体沟通接口和社交机器,让人不自觉地充满力量。建筑亦因此变成一部供人体验的机器,走进去,就能忘乎旧我,发掘新我。
Zaha Hadid Architects,OPPO深圳总部,2020-2025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Zaha Hadid Architects,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大楼,2020-2027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及由Brick Visual繪製
高楼大厦越高,地面楼层的设计亦愈加重要。高楼形成了大量流向低层的流动人群,导致底层楼面需要特殊的空间规划。例如酒店内的大堂、餐厅、酒吧和零售店铺都集中在地面或地面附近的楼层,高层住宅及商业大厦的地面楼层亦要加大面积。一般而言,建筑师会藉由隐秘的平台结构来容纳这些额外空间,以便将高楼的轴线与地面分开。我们的一大目标,是希望为这种「基座平台上的高楼」模式另觅他法,避免地面与高楼之间受到隐秘的第三者结构干扰。北京丽泽SOHO沉入地面的零售楼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文最后讨论的两个建筑项目也示范了如何在高楼与公共地面之间,制造功能更广、层次更多的连接空间。Zaha Hadid Architects为电讯公司OPPO设计的深圳总部,将高楼集中起来,置于阶梯般的基座上,此基座的功能类似平台,但却有效地将高楼与公共地面互相融合,而不是将两者关系切断。另一个例子是坐落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人称「C塔大楼」的多用途双子大楼。这个项目利用邻近的公园,把梯田般的结构和多层地面的极限推至全新高度。将建成的平台会融入公园之中,吸引访客沿着外部不同楼层的入口走进建筑。高楼之间的连廊则在半空为建筑增加了另一个半公共空间。在这个深入大楼腹部的基座同样设有中庭。
透过群集模式、连廊和中庭结构,加强稠密高层建筑内部和建筑之间的连系,能够为高层都市主义设计开拓一个新模式。位处大都会社会核心的高楼将会以这个模式为基础,让全新的生活进驻入内,满足社会对与人连结而非单单擦身而过的渴望,促进都市密度发展。即使现时已可见雏形,相信高层高密度的多用途建筑将在未来有更长远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各方面亦将在这些建筑里纵横交汇。生活有数不清的横切面,错综复杂,我们却需要将它们清晰地梳理好,使它们享有更充裕的成长空间。
大师班 X 专题讨论
▎主题演讲者 ▎
帕特里克 · 舒马赫, Zaha Hadid Architects 董事长
▎专题讨论讲者 ▎
- 帕特里克 · 舒马赫,Zaha Hadid Architects 董事长
- 陈丽珊,AIA Hong Kong Chapter主席及 KPF建筑事务所总监
- 蔡宏兴,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香港城市设计学会会长及华懋集团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
- 何显理,Arup奥雅纳董事及东亚区建筑,城市设计和景观建筑负责人及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香港分区-教育与持续发展联合主持
- 李亮聪,升建筑有限公司创办人及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 王蕾,M+ 设计及建筑策展人
- 田恒德教授 (Hendrik Tieben),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主任
- 俞锦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香港总监
▎主持人 ▎
陈诗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HKDI) 学术发展主管
陈君宇,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HKDI) 建筑设计高级文凭课程主任
展览相片
展品介绍
城市之塔,2010
透过这组「城市之塔」,观众可以一探ZHA以参数化方式,探索高楼大厦的可能性。这组3D打印而成的装置有如一个个雕塑,比例精准,让观众从中了解建筑参赛模型或专案项目的设计过程。 「参数化主义」是利用3D软件来实现的美学形式,让建筑师迅速计算和塑造出具现代感的设计。虽然设计元素不断变化,但所有元素都环环相扣,而且无论在形式上或设计过程都在模仿大自然。
山顶俱乐部,香港,1982 - 1983
扎哈‧哈迪德为香港山顶俱乐部所做的设计方案在当时的设计比赛中胜出,是她首个享誉国际的项目,标志着她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此方案充分体现了哈迪德对建筑物与场地、室内与室外空间、建筑设计与工程之间关系的探索。该俱乐部四面环山,整个设计方案依托地势,融入周边环境,与大自然交相呼应,其有机的建筑语言营造出无与伦比的空间体验,引导身在其中的人信步漫行。山顶俱乐部坐落于俯瞰城市的高山,从拥堵的城市中抽身而出,脱离了密集都市环境,与周遭的地理和水域融为一体。整个建筑主体可被视为不同横向切分的体量,互相交叠,组成俱乐部的一系列功能空间。
蛇形北画廊(壳体结构模型),伦敦,2009 - 2013
壳体结构模型
2009 - 2013
伦敦
蛇形画廊信托基金
蛇形画廊坐落于伦敦肯辛顿花园,是当地新文化地标,它的前身是一座二百年历史的火药库,火药库因此受到保育,画廊的落成更突出这座古迹的历史意义,还开辟了一处可供公众参观的艺术空间。富有当代气息的轻盈结构翩然降落在历史古迹旁边,比起永久建筑,她更像一间临时展馆。画廊采用二十一世纪的拉伸结构,外观轻灵通透,似要振翅欲飞,与方正端庄的砖石火药库相映成趣。起伏的穹顶将物料的可能性推至极限,而且是ZHA首次将贝壳状及拉伸结构等弧形表面设计付诸实行。
流动的艺术 - 香奈儿当代艺术展馆(壳体结构模型),香港 / 东京 / 纽约 / 巴黎,2008 - 2011
壳体结构模型
2008 - 2011
香港 / 东京 / 纽约 / 巴黎
香奈儿
流动艺术馆的有机形态源自大自然中的螺旋形结构。 ZHA跟据对大自然结构的探索从而设计出展馆内的优美流动空间。螺旋形结构令整座展馆可以向外扩展,形成充足的公共空间,包括入口附近面积达128平方米的平台。展馆的外型设计近圆环状,构成基本的展览空间形式,扭曲的环面为展馆外围制造出不同的展览空间。展馆中心有一个65平方米的庭院,庭院引入自然光,是访客休憩和回味展览的好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建筑有助于将艺术观赏转化为一种集体体验。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壳体结构模型),巴库,2007 - 2012
壳体结构模型
2007 - 2012
巴库
阿塞拜疆共和国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毗邻巴库市中心,属于地区重建发展计划的重要一环,而这建筑堪称当代前卫实验性建筑的代表作。其设计原意是创造一个流畅的空间和建筑,与巴库市随处可见、庞大刻板的单栋式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建筑物与周边广场和公园都刻意采用能够吸引访客进入的设计,营造出平易近人的共享空间。中心设有国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一间可容纳1,000座位的综艺馆,建筑物内所举办的活动呼应了建筑物本身的形态,穹顶接近中间的位置骤然滑降,从而影响了室内区域的划分。
伦敦水上运动中心(壳体结构模型)
壳体结构模型
2005 - 2011年用作奥运比赛场地; 2012 - 2014年转为传统模式
伦敦
奥运交付管理局
伦敦水上运动中心位于史特拉福的奥林匹克公园,最初用作2012年伦敦奥运会及残奥会的主要场地,现已改为大型室内社区文娱体育中心。如波浪起伏的穹顶将室内分成不同区域,包括两个50米游泳池、跳水池和观众席。其他设施则位于承托穹顶的部分,包括有托儿所、健身室、训练区及更衣室。建筑反映ZHA透过创新设计及物料运用来提升建筑物本身的价值,同时保留其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中心在奥运会与残奥会期间的表现获官方赞扬,而中心改为社区文娱体育中心后,其使用人次已远超预期。
- 机器辅助设计 -
Thallus, 2017
2017
与 AiBuild 及 Odico Formwork Robotics 合作
优质聚乳酸塑胶 (PLA) 和 Formfutura 白色打印物料
机器生产的衍生式设计雏型。透过机械热切割泡沫建模,以机器打印出超过七公里长的连续塑料线材。
科学博物馆温顿数学展馆:荚舱肌理结构的设计史
以一代代不断发展的设计,解决互相冲突的制约条件,例如空间规划、访客体验、肌理接合与结构需求、光线等。
科学博物馆温顿数学展馆:展品位置的流场视觉化图, 伦敦,2014 - 2016
2014 - 2016
伦敦
石膏三维打印
流体中的湍流方向及强度视觉化图。
科学博物馆温顿数学展馆:楼层及长椅的的流场视觉化图
- 数位木材 -
风化木集成胶合板雏型剖面,罗阿坦岛,2021
罗阿坦岛
由胡克公园 Circular Factory 赞助
木材
这个雏型展示了由建筑项目附近机器制造的数位化端到端工具链。集成材采用定制的层积胶合方式制成。集成元颗粒根据主曲率轴线排列。单曲面的几何特征令木材可在数位自主供应链中,使用电锯进行机器切割。为了测试定制方式,部分保护层曾暴露在各种气候条件中长达十四个月之久。
住宅大厦单位室内剖面图,罗阿坦岛,2020 - 兴建中
2020 - 兴建中
罗阿坦岛
与 AKT II 及 Circular Factory 合作
石膏打印
住宅大厦单位(RBU)的四体素棕榈叶「palapa」高屋顶、夹层楼面及室内装修。
弯板机研究模型,2021
2021
与卡加利大学综合设计实验室合作
夹板、金属棒及热塑性聚乳酸塑胶
用于制造弯曲部件的模拟驱动针板研究模型。
数位驱动弯板机复制品,比例1:2,2021
2021
与卡加利大学综合设计实验室合作
石膏打印及热塑性聚乳酸塑胶
对应弯曲部分控制点的电动驱动销板。活塞由电动摩打驱动,并且在弯曲木材胶合层积部件的制造过程中受到数位控制。
弯曲层压空间结构节点,2021
2021
与卡加利大学综合设计实验室合作
1/4 及 1/8吋「橡胶」夹板
胶合层积木材部件,使用数位辅助驱动的针板拗弯。节点层板以激光切割出不同宽度和层数,务求符合不同位置的载荷集中系数。
「橡胶」夹板中有一层夹层,令夹板更加坚韧、容易弯曲。
空间弯曲层积木材结构比例模型,Digital Futures 2021展品
2021
与卡加利大学综合设计实验室合作
石膏打印
运用三维图解静力学、以胶合层积木材组合而成的支柱结构。结构部件使用弯板机以数位控制方式制造。节点层板以激光切割出不同宽度和层数,务求符合不同位置的载荷集中系数。
Disruption Days 垂直通道及周边设施的概念模型,墨西哥城,2018
2018
墨西哥城
石膏打印
大厦内业主自住以及出租单位的分布研究模型。连接楼层和单位的垂直通道周围建有共享社交空间和平台等设施。
Disruption Days 大廈內業主自住兼提議出租的房屋單位分佈研究模型,墨西哥城,2018
2018
墨西哥城
石膏打印
大廈內業主自住以及出租單位的分佈研究模型。連接樓層和單位的垂直通道周圍建有共享社交空間和平台等設施。
- 虚实整合—元宇宙 -
游戏流程中的玩家造访路径,2021
2021
与腾讯、《PubG Mobile》手机游戏合作
石膏打印及有机玻璃
这是为大逃杀游戏类型而开发的手机版游戏结构,旨在透过不同的流程策略,探讨视线及视线范围等几何属性。模型展示出游戏流程,每条不同颜色的玩家路径代表个人玩家,并追踪了玩家各自的游戏策略、移动及交流轨迹。
网络都市培养计划—广场,2021
2021
石膏打印
元宇宙城市的研究,展示了重点建筑物及总体规划布局。
网络都市培养计划—展览建筑,2021
2021
石膏打印
元宇宙城市的研究,展示了重点建筑物及总体规划布局。
- 功能图像显示图 -
Cirratus 花瓶,2016
2016
与XTreeE合作
混凝土
揉合设计美学、人体工学及实用功能的现代化中式餐具。 Cirratus重新演绎了建筑师艾尔华‧亚图(Alvar Aalto)设计的经典花瓶,借助层层叠加的大型混凝土打印过程,重新审视「微分增长」的概念。度身定制的演算法制造出符合限制条件、却又非常复杂的双曲率几何结构。
地铁站顶盖的研究模型,2019 - 兴建中
2019 - 兴建中
第聂伯罗
石膏打印
一组根据参数图所产生的超薄波纹钢壳建筑设计结构,此设计将应用为第聂伯地铁新扩建路线的入口檐篷。
Striatus 行人拱桥,3D打印混凝土栏杆砖块,2021
2021
双组 (2K) 混凝土墨水打印
项目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Block研究小组 (BRG)、Zaha Hadid Architects电脑运算及编程设计部 (ZHA CODE) 及 incremental3D (in3D) 合作开展,并于 Holcim 协助下得以实现。
典型的挤压式 3D打印是以平行层累积出打印物体,Striatus行人拱桥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双组(2K)混凝土墨水以及相配套的打印头和泵送装置,精准地打印出不均匀层和非平行层。这种新一代3D混凝土打印技术与拱形砌体设计相结合,生产出的构件可以在无需任何加固或后加拉力的条件下实现承重。 ©️ BRG, ZHA, IN3D
- 曲面及可展曲面 -
曲面折叠摇椅研究模型,2013
2013
与伦敦建筑联盟设计研究实验室合作
聚丙烯板
曲面折叠摇椅的研究。探讨如何利用曲面几何,透过考虑压折模式和随后的折叠位置,以金属板制造出坚固的结构。
曲面折叠桌子研究,2014
2014
与Robofold合作聚丙烯板
曲面折叠桌子台角的详细研究。模型由一块平整的塑胶板折叠而成,并沿着单曲面的标线方向穿孔,进一步辅助及强调折叠的过程。
曲面折叠穿孔大餐盘研究,2014
2014
聚丙烯板
由平板折叠而成的餐具研究模型。
曲面折叠皱褶式檐篷,2014
2014
石膏打印
这份概念设计练习尝试将建筑几何学中正在进行的的建造技术研究应用于餐厅檐篷这种商业设计当中。这个方案探讨了众多研究课题,包括结构几何、曲面折叠及木建筑结构。
Volu 餐亭,2015
2015
与One to One合作
石膏打印
Volu是结合计算型设计、轻量化工程及精密制造于一体的当代餐亭,其设计形态反映出制作过程的构造。餐亭依靠数位工序产生,部件大部分是单曲面结构。
- ZHA 作品模型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2012 - 2019
2012 - 2019
北京
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大兴区,距离北京市中心46公里。航空大楼的设计布局呼应了中国传统建筑原则,以一个中央庭园为中心,向外延伸出围绕着中心、相互联系的空间。这个设计有助于引导乘客经过航空大楼的中央大庭院前往相关的离境、入境或过境区。六条漏斗形支柱从航站楼的穹顶延伸至地面,除了起到支撑作用,将自然光引入室内,令旅客汇聚到中庭。自然光还可以透过天窗照射下来,为航厦提供一个直观的区域划分,使旅客更易抵达或离开登机口。
东大门设计广场,首尔,2007 - 2014
2007 - 2014
首尔
首尔市政府
东大门设计广场,简称DDP,坐落于历史悠久的东大门区,是首尔的文化枢纽。 DDP是首尔当代文化、自然与历史三者之间的桥梁。设计将广场与公园融为一体,模糊了建筑物与大自然之间的界线,形成了一个连续、流动的景观,将城市、公园和建筑扣连在一起。其多变的建筑形态营造了层与层之间的镂空空间,从中可窥探地下楼层的展览厅。公园的设计灵感来自传统韩式园林的空间布局:室内室外并无明显划分,层次错落有致,呈水平横向发展。
无限极广场,广州,2016 - 2021
2016 - 2021
广州
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
无限极广场是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全球新总部。项目楼高八层,置中的采光广场十分开扬,两座建筑物并列两旁,透过连廊互通,构成一个「无限之环」,俯瞰有如「∞」字。设计融合户内外空间,形成强烈的群体意识,迎合公司文化。连廊不仅连接了办公室与购物及餐饮区,其中更设有健身室、休憩空间以及餐厅、咖啡厅等,为员工提供互相认识及交流的场所,有助个人身心健康和群体发展。
奥普斯大厦,杜拜,2013 - 2020
2013 - 2020
杜拜
Omniyat地产
奥普斯大厦位处尊贵的水滨地段,属于杜拜全新商业湾区项目的一部分,建筑物内部设有服务式公寓、高级酒店、商务客房及办公室。大楼被设想为为一个具功能性的基座和悬浮在地面上的立方体,中间不规则镂空的幕墙部分采用了有色双重玻璃,扩阔室内视野并增强整体空间透视感。奥普斯大厦是杜拜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天时,中间镂空的部分有助配合展现建筑物的整体形态,而每当夜幕降临,镂空的位置则亮起灯光,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一大亮点。
独角兽岛总体规划,成都,2018 - 兴建中
2018 - 兴建中
成都
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 独角兽岛总体规划项目位处天府新区,占地总面积为67公顷。项目落成后将促进中国数码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为中国及国际公司员工创造优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岛上有大量公共绿化用地、水资源保护设施和改善了区内连贯性,有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实践将改善居民福祉定义为衡量建筑效益的标准。独角兽岛中央广场及地铁站周围的建筑群呈辐射状布局,有助缩短岛上平均步行或骑单车的路程。
伦敦水上运动中心,伦敦
2005 - 2011年用作奥运比赛场地; 2012 - 2014年转为传统模式
伦敦
奥运交付管理局
伦敦水上运动中心位于史特拉福的奥林匹克公园,最初用作2012年伦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主要场地,现时已改装成大型室内社区文娱体育中心。如波浪起伏的穹顶将室内分成不同区域,包括两个50米游泳池、跳水池和观众座席。其他附属设施则藏于承托穹顶的看台部分,包括嬉水池、健身室、训练区和更衣室。设计展示了ZHA透过创新设计及物料运用来提升建筑物价值,并同时保留其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的应用手法。中心的建筑形态概念来自水流漫动的姿态,波浪形的穹顶从地面掀起,再向上延伸,与流经奥林匹克公园的河面交相辉映。
日本新国立竞技场,东京,2012 / 未建成
2012 / 未建成
东京
日本体育振兴中心
日本新国立竞技场的设计原意是要与东京的都市环境融为一体。体育馆坐落于闹市中,集碗形体育场、支撑骨架、膜结构和博物馆展厅于一身,组成一座结构复杂、但外观轻盈并具有凝聚力的建筑物。体育场顶部的弧线轻易融入周边的城市景观,穹顶由长跨距的弓形骨架搭建而成,再由半透明的轻量膜结构系统支撑。这个独一无二的结构看起来非常轻盈,场馆的立面轻轻触碰地面,向外延伸出,形造优美俐落的访客入口。坚固的穹顶骨架与半透明拉伸膜结构的轻盈感形成对比,为场内空间提供鲜明个性。
- 垂直都市主义模型 -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上海园区,上海,2020 - 兴建中
2020 - 兴建中
上海
CECEP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新上海园区占地面积达218,000平方米,为上海在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树立起新基准。多用途的园区每个设计和建造环节都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精神,旨在成为上海「最绿色的」建筑,同时在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严格的评估标准下获得超过90分的评分,而这也是当今于上海获得最高评分的建筑物。塔楼的设计犹如相扣的环,令整体规模看上去比实际小,在升高的一系列户外空中大堂,将室内与室外连接起来的部分制造出公共空间。
水星大厦,帕斯维尔,2017 - 兴建中
2017- 兴建中
帕斯维尔
Mercury Towers Ltd.
模型由Mercury Towers Ltd. 提供
水星大厦坐落于马尔他最具活力的社区帕斯维尔区,经过改建及翻修后,现设有住宅公寓和一间精品酒店。建筑物为岛上的居民和游客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和便利设施,透过开辟公民用地和增加有限的住屋供应,来应对帕斯维尔区面临的不同城市挑战。大厦楼高31层,布局符合现时的街道走向,融入城市肌理,减少占地面积,尽量增加新广场的公共空间。塔楼的构思为两个垂直层叠的部分,重新布置的结构更好地划分出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无论日夜,此地都将成为邻近社区的中心点。
C塔大楼,深圳,2020 - 兴建中
2020 - 兴建中
深圳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办公室
C塔大楼坐落于深圳新金融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内。大楼设计以两座塔楼为主体,并以多层平台互相连接,与邻近的公园和广场直接相通,基座化身成梯田般的结构,拾级而上,延伸到塔楼之中。这种设计仿佛在邀请公众走进建筑物内部,享受连廊里的文化优闲设施和深圳市全景。 C塔大楼的阶梯式基座与公园融为一体,公园则与塔楼低层的市民广场彼此连通,让人们可以直接步行至地下的公共交通转乘处,并且为地下层引入充沛的阳光。
裕隆城,台北,2009 - 兴建中
2009 - 兴建中
台北
裕隆集團
裕隆城位於新北市,佔地面積360,000平方米,分為商業區和住宅區兩個部分。裕隆城的設計概念源自一束花束,落成後成為市內新地標。整個商業區(購物中心、美食廣場和停車場)設於基座內部之中;基座之上是三座住宅塔樓,大廈之間樓頂空間互通,更設有游泳池和天際花園。
解放者公寓,布宜诺斯艾利斯,2016 - 兴建中
2016 - 兴建中
布宜诺斯艾利斯
Grupo Portland建筑集团
ZHA为这幢坐落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核心地带的奢华公寓提供室内装潢设计。公寓大楼可供出售的总面积达40,000平方米,位置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解放者大道是市内的黄金地段,地理位置优越。从公寓往外眺望,可以看到巴勒莫湖、高级赛马场和马球场。每间公寓的面积大约为200至500平方米。
文华东方酒店,墨尔本,2016 / 未建成
2016 /未建成
墨尔本
蓝梦集团
文华东方酒店为多用途建筑项目,楼高185米,坐落于墨尔本中心商业区,建筑内部划分零售、酒店、商用及住宅区,其中包含多种不同的公寓类型。独特的建筑幕墙设计由优美的弧形列柱所组成,媲美雕塑作品。大楼以混合多用途的内部分区为灵感,把整体结构细分成几组层区段落,外型看似叠起的「花瓶」,每一组「花瓶」则用以容纳不同用途。 「花瓶」之间设有互通的公共空间,为公众和住客带来全新的城市生活体验。
千号馆,迈阿密,2012 - 2019
2012 - 2019
迈阿密
1000 Biscayne Tower, LLC
千号馆楼高62层,是一幢坐落在迈阿密博物馆公园对开的住宅大厦。外露的结构设计,即「外骨骼」,令居住空间不受内部的梁柱阻隔,展现流动建筑形式与先进工程学的结合,体现高层建筑研究成果。流畅的框架将修长的建筑包围起来,并以一个连贯、统一的结构,将塔楼与基座互相连结,与典型高楼位于基座上的配置设计不同。框架从楼顶到底部一气呵成,基座的立柱在上升过程中,于大厦的四角呈扇状展开,形成坚固的风道,使建筑物能够经受迈阿密的强风。
OPPO 总部大楼,深圳,2019 - 兴建中
2019 - 兴建中
深圳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OPPO新总部大楼展现了公司的品牌哲学。由四座互相连接的塔楼组成,OPPO总部大楼的设计将传统的塔楼建筑结构变成修长弧形设计,将整体建筑分成两部分,营造出一种微妙的协谐关系。建筑物的「核心筒」被安放在大楼外部,使大楼的外观呈线性和弧形,扭曲至能让内部的人观赏到最佳湾区风景的理想角度。这样的处理令中央空间大开,员工能够不受阻碍地自由走动、交流,景观开扬,在各座塔楼之间营造出紧密的垂直连结。
丽泽 SOHO,北京,2015 - 2019
2015 - 2019
北京
SOHO中国
丽泽SOHO位处北京市西南的丽泽路,楼高45层的建筑物由两座塔楼独立组成,其高效的结构框架,可为每座塔楼减少结构上的负担。丽泽SOHO与商业区地铁站相邻,此处将为五条新地铁线路的交汇点,其中一条地铁隧道将建筑所在地沿对角线一分为二,于其正上方的塔楼同样被分成与之相对的两半,被一体化的幕墙外壳包覆其中。两座塔楼之间的延伸空间贯穿了整座建筑物,高达194.15米,形成世界上最高的中庭。
忠利集团大厦,米兰,2004 - 2018
2013 - 2019
北京
SOHO中国
丽泽SOHO位处北京市西南的丽泽路,楼高45层的建筑物由两座塔楼独立组成,其高效的结构框架,可为每座塔楼减少结构上的负担。丽泽SOHO与商业区地铁站相邻,此处将为五条新地铁线路的交汇点,其中一条地铁隧道将建筑所在地沿对角线一分为二,于其正上方的塔楼同样被分成与之相对的两半,被一体化的幕墙外壳包覆其中。两座塔楼之间的延伸空间贯穿了整座建筑物,高达194.15米,形成世界上最高的中庭。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南京,2011 - 2017
2011 - 2017
南京
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坐落于南京市的中心商业新区,包括一个106,500平方米的会议中心,两座总面积达258,500平方米的塔楼建筑,另置100,0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以及位处城市中轴线尽头与江岸交界的广场。外墙设计参考了整体建筑在抵御风雨时的最佳角度,令灰尘不易残留在外墙上。大厦幕墙的面板与门窗结构均为中空,除了减少碳排放,还能保存热能。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将冷却、发热和提供动力三者的科技结合起来,节能率能达到65%。
丽敦豪邸,新加坡,2007 - 2014
2007 - 2014
新加坡
凯德集团牵头财团
新加坡丽敦豪邸的发展规划项目,其中的高层住宅项目包含七栋150米高的公寓大厦,以及十二间半独立式别墅。建筑师根据周围的道路、楼宇和地形来考虑项目的总体布局,将屋苑与相邻的环境连系起来。这个住宅项目的施工充满挑战,地盘底下有两条使用中的地铁隧道,还有贯通马来西亚至新加坡的主要地下水道。住宅大厦仅占整个项目面积的22%,加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系统,令计划获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超金奖,在能源效益及宜居条件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性认可。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香港,2007 - 2014
2007 - 2014
香港
香港理工大学
这座15 层高的城市塔楼容了纳构成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不同项目,包括以研究为主导的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学院。建筑物座落于理工大学现有校园东北端的一个狭窄且不规则的地点上,可容纳一千八百多名学生和工作人员。建筑设计打破了经典的「塔楼与基座」类型,形成一个无缝的组合,将设计学院内部与外部更广阔的校园空间连结起来,从而鼓励各种设计课程之间的跨学科参与。
The Henderson,香港,2018 - 兴建中
2018 - 兴建中 香港
恒基兆业地产
模型由恒基兆业地产提供
The Henderson 座落于香港中央商务区中心地带,楼高36层,取代了原有的多层停车场,在遮打花园附近开辟了一片城市绿洲。整体设计重新诠释了含苞待放的紫荆花蕾的结构形态和层次感。建筑物地基抬升至地面之上,为庭院和绿植花园提供庇护,与周边的公共花园及公园连接,好让这种静谧的户外氛围流入宽敞的室内公共空间。而大楼外部工艺精湛的弧形玻璃幕墙,则增强了室内空间与周边的绿化地带及周边城市环境之间的无缝连接。
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展示模型),澳门,2013 - 2018
2013 - 2018
澳门路凼
新濠博亚娱乐
中国有丰富的玉雕传统,其特有的曲线感赋予了ZHA设计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的灵感,以创新的工程技术和井然的聚合方式将该酒店引人注目的公共空间与宽敞的客房完美结合。整座建筑被构想为一个竖立受挤压的长方体,中央不规则的镂空结构形成了连接城市和酒店内部公共空间的「都市之窗」,塑造了其独特的建筑形态,给公共区域带来全新的定义与体验。
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中庭设计研究),澳门,2013 - 2018
教学资源
展览手册(下载 PDF)
活动及公众服务
网上节目: |
大师班 X 网上论坛环节 |
主题: |
Vertical Urbanism - The current practice in Asia and its future |
日期: |
二零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四) |
时间: |
5pm – 5:30pm HKT 大师班 |
专题演讲讲者: |
▎主题演讲者 ▎ 帕特里克 · 舒马赫, Zaha Hadid Architects 董事长 ▎专题讨论讲者 ▎ 1. 帕特里克 · 舒马赫,Zaha Hadid Architects 董事长 2. 陈丽珊,AIA Hong Kong Chapter主席及 KPF建筑事务所总监 3. 蔡宏兴,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香港城市设计学会会长及华懋集团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 4. 何显理,Arup奥雅纳董事及东亚区建筑,城市设计和景观建筑负责人及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香港分区-教育与持续发展联合主持 5. 李亮聪,升建筑有限公司创办人及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6. 王蕾,M+ 设计及建筑策展人 7. 田恒德教授 (Hendrik Tieben),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主任 8. 俞锦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香港总监 ▎主持人 ▎ 陈诗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HKDI) 学术发展主管 陈君宇,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HKDI) 建筑设计高级文凭课程主任 |
语言: |
是次网上活动以英语进行,活动将不设任何实时传译 |
前往: |
ZOOM Webinar |
重温:
|
展览导赏
如有关于团体展览导赏安排的查询,请致电3928 2566或电邮至hkdi-gallery@vtc.edu.hk,与学院外事处展览部行政助理李小姐联络。
参观展览
展期
19.01 - 13.06.2022
(逢星期二休馆)
开放时间
10:00 - 20:00
地点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HKDI Gallery
新界将军澳景岭路3号
(港铁调景岭站A2出口)
查询
hkdi-gallery@vtc.edu.hk / +852 3928 2566
*为保障每个人的健康,我们限制每日入场人次,如参观展览,请先到网站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