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DI Gallery

网上展览

(如想有更好的网上展览体验,请调整萤幕方向至横向模式。)

关于展览

Zaha Hadid Architects(ZHA)延续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探索精神于不同的建筑项目。是次ZHA为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策划「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筑」展览,向观众呈现在人口稠密的大都会里,如何以不同策略开辟充满生机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社区理念的城市空间,开启廿一世纪都市主义为题的对话。

展览概述ZHA现正进行的研究及发展计划,包括与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机械人、人工智能及数位制造等技术范畴,并把相应科技运用到建筑设计方案上。展览包含大型投影及建筑模型,展示ZHA在文化、体育、运输、园区及总部、以及总体规划等范畴的重要项目。

展览重点将聚焦于 ZHA 过去十五年所设计的高楼大厦项目,深度剖析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的设计策略,探讨它们如何从建筑密度、地面交界、中庭与连廊、建筑幕墙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以垂直高楼为主的空间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大都会。

垂直都市主义:高层高密度

帕特里克.舒马赫,2021年 伦敦

本文主要为垂直都市主义提倡的高楼层高密度理念辩解,一方面挑战现代主义主张的低楼层高密度理念,另一方面审视在高楼层建筑之间宽阔开放的空间布局,因为这套高楼层低密度的方式至今依然被奉为建筑规划的圭臬。提倡高楼层高密度理念目的为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方法有二:一是使建筑密度提升至最高,二是增加城市密度。提升密度不只是为了节省空间和有效共享公共服务及生活设施,更关键的是促进知识的交换,以及知识型经济体系中的创意企业间的合作交流。要达至上述目的,我们需要全新的高层建筑和城市设计。新型的高密度城市使人们的生活不仅是擦肩而过,而是互相交迭,提升社会的创意和生产力,令社会繁荣兴旺。

   

Zaha Hadid Architects成都独角兽岛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提供

  

扎哈.哈迪德,香港山顶建筑群获选设计,惟最后未能落实建成,1982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 Zaha Hadid Foundation提供

 

扎哈.哈迪德为建筑界注入新的活力,奠定了自己的事业基础。她的设计往往一鸣惊人,既是流动且充满无限可能,她希望由此衍生出延绵不绝的地景,并藉此质疑城市需建成如堡垒般牢固又封闭的必然性,而她的设计挑战了城市规划的秩序守则,为当代建筑美学提供新观点。

在稠密的都市环境中,社会需要组织多元的活动,从而衍生建构多样空间的需求。封闭式的建筑会遭到淘汰,而城市设计会偏向采用开放式,且互连互通和层迭式的建筑模式。在这种重视动态的崭新理念中,横向发展是重要的方向。香港山顶建筑群的设计方案是扎哈.哈迪德早年的构思典范,概念是把向上发展的摩天大厦旋转九十度,变成一道道的横梁,在这些水平的梁状结构中开辟出一个偌大的公共空间,这个建构空间的想法在扎扎哈.哈迪德的事业初期占据了非常关键的位置,而本文亦将再三地探讨她对空间的坚持。

现时,衍生式数字设计工具渐为建筑界所用,正好配合建筑师对复杂设计的追求,以及推陈出新的概念和鉴识水平的发展,预示着参数化时代的来临。二十五年间,参数化设计不断影响类型和规模各异的建筑项目发展。数码革命为建筑设计注入前所未见的复杂性和动感,而面对参数化带来的冲击,高楼设计却依然故我,并没展示多大的转变。

摩天大厦似乎还停留在陈旧的「福特」(Fordist)模式里,充斥着重复性的间隔。高楼的数量仍然惊人,但结构设计 仍抗拒加入任何复杂的空间,是旧时代的最后堡垒。这些摩天大厦纯粹透过压缩空间而产生楼面面积,然而其内部空间则是一层层千篇一律的楼面设计重复组成,就像一条垂直九十度直插地平面的走廊,尽头则是基座(podium)。这样看似从经济角度考虑出发,然而,这种只重成本、不计社会效益的建筑,已经愈来愈受广泛质疑。摩天大厦井井有条的结构流于简单,亦太过局促。高楼是密闭的建筑单位,其内部亦充满同样密封的楼层。这种缺乏连系的严格分割方式,与时下的工作模式和商业关系,甚至当代都市生活也严重脱节。挑战标准高楼这建筑类型的时机已经成熟,让当代高层建筑也从「福特」模式赶上「后福特」(Post Fordism)的社会潮流。

我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城市集约化时代。当代都市生活比从前复杂,各式各样的人会同时使用不同城市公共设施。现在,无论是小区中互补的小区服务,还是在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交流程度,都是区分现今与过往分隔而又重复性的生活方式。在一个透过城市通道和空间达致自由连系的城市里,这种繁复的活动网络引发由下而上的演变。如何可以促使这种城市化在建筑物里、以及在建筑物之间不断发展?答案分成三部分:密集的间距、空间和连廊。

一般的高楼楼层之间互不相通,只简单地分成样式一致的楼层,建筑结构的核心筒则通常位于大厦中央,每一层楼的可用面积也会被分割开来。建造高楼是一项巨额投资,投资方承受极大的经济压力,需要不断控制成本。然而,成本只是经济评估的其中一个层面。在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当中,成本与效益均是重要的衡量因素。虽然增加楼面面积的好处显而易见,而且实行容易;但是空间带来的通达性,以及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和认识的机会等这些好处,则是不能轻易实施及量度,并往往因此遭到忽略。我们需要具企业眼光及具领导能力的建筑师,他们要意识到,拥有高度视觉连通的空间会吸引客户,令他们愿意为建筑付出额外的成本和费用。

  

Zaha Hadid Architects生物医药研究中心,隶属ZHA为新加坡年纬壹科技城(One North)总体规划部分,2001年

照片由Biopolis提供及由Ken Seet拍摄

  

Zaha Hadid Architects莫斯科Dominion Tower中庭,2015年

照片由Hufton + Crow.拍摄

 

构思其实非常简单:所有建筑物,尤其是高楼,内部结构必须变得空旷开阔。换言之,我们必须以可以探视建筑内部的空间去代替互不相通的楼面。

我可以自信地说,此构思将于当代知识型经济体系下各创意产业公司之中取得成功。在以产业营运而言,房地产的成本只占人力资源成本的一小部分,提升创意知识型人才的生产力所获得的好处,足以值得让公司舍弃密密麻麻的楼层和工作枱,以换取更大空间。视觉上的密度比物理上的密度更重要,因为视觉上的密度提升了沟通上的交集程度。这不但有助人与人的认识、对话、交流和合作,还有助沉浸在创意环境中,刺激思维。这体现了直觉化的理性考虑:人们会期待扩阔人际网络、学习新知识并展开各种合作关系,一切都与提升生产力和生活质素息息相关,对希望建立成功事业的人具有强大吸引力。

  

Zaha Hadid Architects北京SOHO中国旗下的银河SOHO,2008-2012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Zaha Hadid Architects北京商业中心Cluster Tower超级中庭,2012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倘若不是为了便利有计划或无计划的交流和合作,把数以千人集中在一个总部大楼里又有何意义呢?「后福特主义」意味着工人不再被困在生产在线,生产过程由可改编程序的自动化机械人系统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的结合孕育出科技新时代,而透过人工智能,系统进一步扩展以容纳更多创新设计和发明。生产机械人的程序可以适时重新编写,然后透过应用程序,实时将新服务上载到数十亿部机器里。同样地,此亦可应用到软件更新方面。「福特」模式下的机械生产线很难追上产品创新的发展,因为创新发展通常数以年计或十年计,并非几个月或星期之能内改的事情,因此,传统生产线仍旧依赖工人。相比之下,研发、推广、金融服务等工作则专注不断创新发展。当工人变成创意知识型人才,他们必须在自发运行的网络中,成为具独立思考与决断力的联系节点。这种模式绝不是计划出来的,企业领导层着意建立及提供各种开放式平台,让这些自发工作网络能蓬勃发展。建筑物是能够带来改变的重要平台之一。与雇用建筑物里员工的人力资源成本相比,建造或租赁这些工作室及建筑物的费用微不足道。无论建造成本是多寡,任何浪费或窒碍人力资本的建筑物都会引致经济上的损失。人才若不能汇聚到同一个空间,定必削弱构思概念、创意和富有成效的合作,这些都是建筑项目预算最大的机会成本。可惜,城市规模的对比分析,却证明了城市经济学家所说的聚集经济效应。

时至今日,参数化主义已经成熟,不少新颖先进的设计图都变成了实物,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一部分。以下的建筑项目将逐一论证,附有空间和连廊的垂直都市建筑物,能够为新型的全球网络社会提供额外的体验和交流价值。为了确立目标定位与促进沟通,建筑设计比昔日更加着重简单明确的结构关系。要同时达到划分、交汇和导航三个目的,建筑师需巧妙地采用一套精密灵活的建筑语汇。一座富有表现力的当代建筑物就像就一副完美的外骨骼,沿着垂直轴线将高楼自然划分成不同区域。外骨骼还可以分散建筑物核心所承受的压力,更容易腾出空间。沿着垂直轴线开辟的中空空间可以融合成一个超级中庭,电梯在其中穿梭导航,让人饱览这个功能有如垂直城市街道的全貌。Zaha Hadid Architects设计的澳门摩珀斯酒店就是上述形容的绝佳范例。

摩珀斯是属于澳门新濠天地建筑群的奢华酒店。酒店设计采用外骨骼结构,使内部可以自由地腾出复杂的空间。访客可以乘搭180度透明观光电梯,在这个令人目眩神迷的空间里自由穿梭。建筑物空间有连廊连接,连廊内设有咖啡室和餐厅等社交空间,向外眺望能欣赏到城市景观。

  

Zaha Hadid Architects澳门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2019年

(左)照片由新濠博亞娛樂提供

(右)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Zaha Hadid Architects北京丽泽SOHO,2019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Zaha Hadid Architects主理的北京丽泽SOHO汇聚了几百间中小企业,并拥有全世界最高的中庭。巨大的螺旋形连续空间纵穿整座高楼,将内部的活动与外部的城市脉搏互相接通。大楼骨架将建筑物左右两边接合连起,形成中间优美的镂空空间。

中庭旋转扭曲的表面为空间增添韵律和活力,同时也促进和改变了中庭上下的视野,比垂直墙面展现更多。而大楼之间的空中天桥则作为整体结构的纽带,为突显建筑空间的自由流动。

丽泽SOHO的中庭作为新商业区的公共广场,在视觉上把大楼里所有的空间连成一体,为北京市创造了一个与城市交通网络直接相连的新市民空间。中庭将自然光引入大楼深处,建筑构造仿如一个带有集成通风系统的热烟囱,令低层空间维持正压水平,限制空气流入,为大楼的内部环境提供一个有效的空气净化程序。

一如澳门的摩珀斯酒店项目,其中重要的是巨型中庭并非构造一个密闭空间,而是在视觉上与周边的城市肌理融为一体。这种设计可以减少身处高层建筑当中的眩晕,同时增强自由的感觉。这类空间提供一种圣洁并振奋人心的体验,令人恍如置身高耸入云的哥德式教堂。

从城市各处和毗邻的高楼所望到的景致与从建筑内部各处眺望到的风景同样重要。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吸引观众走进建筑,而观众可看见建筑内展示不同楼层的活动,让大家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奠定社交生产力的基础,以及展示广阔的城市生活。

将人流导向作为高楼设计的关键元素这一想法,总离不开于建筑物的垂直轨迹中注入一定程度的差异化和复杂性。然而重复的空间间隔则无需特殊设计来促进定位。一般来说,高楼的人流导向系统非常简单:就是走进电梯,拣选目的楼层。随着高楼结构渐趋复杂,公共功能开始渗透到高楼之中,人流导向系统面临挑战。人流导向不仅是纯粹的刻板的人流路线,而是对一个深层空间所作的感知和概念的渗透。配置清晰的导航空间应运而生,并提供一定的视觉渗透和心理地图,各楼层不再是彼此相隔的的黑盒子。

这样的空间鼓励人们到处探索,而不只是寻找已计划及确定的目的地。在保持良好方向感的前提下,建筑物应该引导有意识的游览,以制造在繁忙城市当中出乎意料、但并非胡乱安插的相遇。如此正是「室内都市主义」的概念。问题是,室内都市主义能否应用到高层建筑当中?巨型中庭是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它为高楼提供连续空间,将数以千计的潜在相关活动纳入共同视野。Zaha Hadid Architects设计的武汉泰康总部正是这种概念的实践。

其中庞大的中庭空间把众多企业汇聚一堂,另设零售商店和一间小型商务酒店,汇聚成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广场,是名副其实的室内都市。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令人叹为观止,并同时提升生产力。内部的纵横交错正好象征着业务合作的成功。

   

Zaha Hadid Architects武汉泰康总部超级中庭,2016-2022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这些建筑空间呈现出二十一世纪网络社会下,都市生活的复杂结构、活力和交流,并与之配合发展。建筑物必须发展成多孔洞结构,并从内部进行都市化,提升各种社会活动之间的能见度和互相合作的机会,最大化场地共享的效益,并方便使用者进行空间探索。另外由Zaha Hadid Architects设计的莫斯科DominionTower亦是典例之一,大楼里自然而然汇集了不同的创意公司,形成一个彼此相辅相成的产业簇群。

我们搬进更稠密的城市,以及更大的建筑物,其原因不言而喻:我们聚集到一起互相认识,分享所学所知,彼此交流合作。建筑物变成充满信息的空间,好比一个360度的立体沟通接口和社交机器,让人不自觉地充满力量。建筑亦因此变成一部供人体验的机器,走进去,就能忘乎旧我,发掘新我。

   

Zaha Hadid ArchitectsOPPO深圳总部,2020-2025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

 

Zaha Hadid Architects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大楼,2020-2027年

照片由Zaha Hadid Architects 提供及由Brick Visual繪製

 

高楼大厦越高,地面楼层的设计亦愈加重要。高楼形成了大量流向低层的流动人群,导致底层楼面需要特殊的空间规划。例如酒店内的大堂、餐厅、酒吧和零售店铺都集中在地面或地面附近的楼层,高层住宅及商业大厦的地面楼层亦要加大面积。一般而言,建筑师会藉由隐秘的平台结构来容纳这些额外空间,以便将高楼的轴线与地面分开。我们的一大目标,是希望为这种「基座平台上的高楼」模式另觅他法,避免地面与高楼之间受到隐秘的第三者结构干扰。北京丽泽SOHO沉入地面的零售楼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文最后讨论的两个建筑项目也示范了如何在高楼与公共地面之间,制造功能更广、层次更多的连接空间。Zaha Hadid Architects为电讯公司OPPO设计的深圳总部,将高楼集中起来,置于阶梯般的基座上,此基座的功能类似平台,但却有效地将高楼与公共地面互相融合,而不是将两者关系切断。另一个例子是坐落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人称「C塔大楼」的多用途双子大楼。这个项目利用邻近的公园,把梯田般的结构和多层地面的极限推至全新高度。将建成的平台会融入公园之中,吸引访客沿着外部不同楼层的入口走进建筑。高楼之间的连廊则在半空为建筑增加了另一个半公共空间。在这个深入大楼腹部的基座同样设有中庭。

透过群集模式、连廊和中庭结构,加强稠密高层建筑内部和建筑之间的连系,能够为高层都市主义设计开拓一个新模式。位处大都会社会核心的高楼将会以这个模式为基础,让全新的生活进驻入内,满足社会对与人连结而非单单擦身而过的渴望,促进都市密度发展。即使现时已可见雏形,相信高层高密度的多用途建筑将在未来有更长远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各方面亦将在这些建筑里纵横交汇。生活有数不清的横切面,错综复杂,我们却需要将它们清晰地梳理好,使它们享有更充裕的成长空间。

 

大师班 X 专题讨论

▎主题演讲者 ▎

帕特里克 · 舒马赫, Zaha Hadid Architects 董事长

▎专题讨论讲者 ▎

  1. 帕特里克 · 舒马赫,Zaha Hadid Architects 董事长
  2. 陈丽珊,AIA Hong Kong Chapter主席及 KPF建筑事务所总监
  3. 蔡宏兴,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香港城市设计学会会长及华懋集团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
  4. 何显理,Arup奥雅纳董事及东亚区建筑,城市设计和景观建筑负责人及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香港分区-教育与持续发展联合主持
  5. 李亮聪,升建筑有限公司创办人及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6. 王蕾,M+ 设计及建筑策展人
  7. 田恒德教授 (Hendrik Tieben),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主任
  8. 俞锦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香港总监

▎主持人 ▎

陈诗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HKDI) 学术发展主管
陈君宇,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HKDI) 建筑设计高级文凭课程主任

展览相片

展品介绍

城市之塔,2010

山顶俱乐部,香港,1982 - 1983

蛇形北画廊(壳体结构模型),伦敦,2009 - 2013

流动的艺术 - 香奈儿当代艺术展馆(壳体结构模型),香港 / 东京 / 纽约 / 巴黎,2008 - 2011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壳体结构模型),巴库,2007 - 2012

伦敦水上运动中心(壳体结构模型)

- 机器辅助设计 -

Thallus, 2017

科学博物馆温顿数学展馆:荚舱肌理结构的设计史

科学博物馆温顿数学展馆:展品位置的流场视觉化图, 伦敦,2014 - 2016

科学博物馆温顿数学展馆:楼层及长椅的的流场视觉化图

- 数位木材 -

风化木集成胶合板雏型剖面,罗阿坦岛,2021

住宅大厦单位室内剖面图,罗阿坦岛,2020 - 兴建中

弯板机研究模型,2021

数位驱动弯板机复制品,比例1:2,2021

弯曲层压空间结构节点,2021

空间弯曲层积木材结构比例模型,Digital Futures 2021展品

Disruption Days 垂直通道及周边设施的概念模型,墨西哥城,2018

Disruption Days 大廈內業主自住兼提議出租的房屋單位分佈研究模型,墨西哥城,2018

- 虚实整合—元宇宙 -

游戏流程中的玩家造访路径,2021

网络都市培养计划—广场,2021

网络都市培养计划—展览建筑,2021

- 功能图像显示图 -

Cirratus 花瓶,2016

地铁站顶盖的研究模型,2019 - 兴建中

Striatus 行人拱桥,3D打印混凝土栏杆砖块,2021

- 曲面及可展曲面 -

曲面折叠摇椅研究模型,2013

曲面折叠桌子研究,2014

曲面折叠穿孔大餐盘研究,2014

曲面折叠皱褶式檐篷,2014

Volu 餐亭,2015

- ZHA 作品模型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2012 - 2019

东大门设计广场,首尔,2007 - 2014

无限极广场,广州,2016 - 2021

奥普斯大厦,杜拜,2013 - 2020

独角兽岛总体规划,成都,2018 - 兴建中

伦敦水上运动中心,伦敦

日本新国立竞技场,东京,2012 / 未建成

- 垂直都市主义模型 -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上海园区,上海,2020 - 兴建中

水星大厦,帕斯维尔,2017 - 兴建中

C塔大楼,深圳,2020 - 兴建中

裕隆城,台北,2009 - 兴建中

解放者公寓,布宜诺斯艾利斯,2016 - 兴建中

文华东方酒店,墨尔本,2016 / 未建成

千号馆,迈阿密,2012 - 2019

OPPO 总部大楼,深圳,2019 - 兴建中

丽泽 SOHO,北京,2015 - 2019

忠利集团大厦,米兰,2004 - 2018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南京,2011 - 2017

丽敦豪邸,新加坡,2007 - 2014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香港,2007 - 2014

The Henderson,香港,2018 - 兴建中

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展示模型),澳门,2013 - 2018

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中庭设计研究),澳门,2013 - 2018

教学资源

展览手册(下载 PDF) 

活动及公众服务

网上节目:

大师班 X 网上论坛环节

主题

Vertical Urbanism - The current practice in Asia and its future

日期: 

二零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四) 

时间: 

5pm – 5:30pm HKT 大师班
5:30 – 6:30pm HKT 论坛环节

专题演讲讲者: 

▎主题演讲者 ▎

帕特里克 · 舒马赫, Zaha Hadid Architects 董事长

▎专题讨论讲者 ▎

1.      帕特里克 · 舒马赫,Zaha Hadid Architects 董事长

2.      陈丽珊,AIA Hong Kong Chapter主席及 KPF建筑事务所总监

3.      蔡宏兴,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香港城市设计学会会长及华懋集团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

4.      何显理,Arup奥雅纳董事及东亚区建筑,城市设计和景观建筑负责人及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香港分区-教育与持续发展联合主持

5.      李亮聪,升建筑有限公司创办人及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6.      王蕾,M+ 设计及建筑策展人

7.      田恒德教授 (Hendrik Tieben),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主任

8.      俞锦文, Zaha Hadid Architects 香港总监

▎主持人 ▎

陈诗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HKDI) 学术发展主管

陈君宇,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HKDI) 建筑设计高级文凭课程主任

语言

是次网上活动以英语进行,活动将不设任何实时传译

前往

ZOOM Webinar

重温:

https://youtu.be/xThF7g8uH_U 

展览导赏 

如有关于团体展览导赏安排的查询,请致电3928 2566或电邮至hkdi-gallery@vtc.edu.hk,与学院外事处展览部行政助理李小姐联络。 

参观展览

展期   

19.01 - 13.06.2022 

(逢星期二休馆) 
 
放时间   

10:00 - 20:00 

 

地点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HKDI Gallery   

新界将军澳景岭路3号   

(港铁调景岭站A2出口) 


 
查询   

hkdi-gallery@vtc.edu.hk / +852 3928 2566 
 
 

*为保障每个人的健康,我们限制每日入场人次,如参观展览,请先到网站预约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