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展覽
作為一個不斷超越創意邊界的設計師,藤原大以大膽破格的意念,一直以來在紡織品、產品設計以至更廣闊的領域,為企業、教育機構和社區帶來創意澎湃且充滿革新精神的項目。
這個展覽走進藤原大的創作歷程,由學生時期從未公開過的早期作品,到最新的創作,探索他如何由手工製作,慢慢擴展至設計工程以至對社會議題的關注。
藤原的最新作品,是兩個將網絡空間的創意應用於真實世界的項目。第一個是一齣影片,拍攝一件毛衣的編織過程,毛線的原料是由手提吸塵機分別從蒙古草原及兩個國際大都會(紐約及東京)採集而來的動物毛髮及碎屑。另一個項目是向馬蒂斯致敬之作,展示一件衣服的製作過程,所用布料的圖案繪自一架作為手部之延伸的無人機。
這是藤原大的思考和創作之道,是一趟從自然和科技,到設計、藝術、社區及社會的旅程,它穿越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模糊當中的界限。這種狀態可以用天空作比擬—— 總在我們頭頂之上,同時又分秒變幻。2021年,世界正面對著關鍵時刻,我們希望你能藉此時機,細看藤原大的作品和他致力帶出的如天空般無邊際的新思維。
網上展覽
展覽相片
藤原大親領網上導賞團
藤原大會於2021年3月20,27及28日親身帶領網上導賞團,Webinar詳情請參閱網址 https://www.fujiwaradai.com/。
展品介紹
#1《無題》靜岡縣伊豆下田,1990年;《無題》神奈川縣箱根町,1991年
在這系列的相片中,一面紅旗立於海底,在海水的湛藍襯托下,隨海流飄舞。另一作品則是一塊2000x1250毫米的布塊,猶如藍天上的一朵雲。這兩件作品是藤原最早期的其中一種表達形式。從這些學生時代的創作中已可看到,他的創作靈感根源於對色彩、環境和織物的迷戀。
#2 鐵與布,1991年,展示於神奈川縣民廳
鏽蝕的鐵棒和循環再生鐵棒相向放置。一塊薄布懸掛其間,輕柔地介入在鐵的厚重循環間。此裝置作品選擇了與織物強烈對比的材料——鐵,作為衍生新意義和價值的工具。為了是次展覽,本裝置作品於30年後首次被重新製作。
#3《無題》東京站丸之內出口前,1991年 展覽相片;《無題》北京市內,1992年 展覽相片
在藤原這件游擊藝術作品中,他將直徑1400毫米x高2400毫米由鐵棒焊接而成的圓柱體,於清晨時分豎立在東京車站前的公共道路上。翌年在北京學習期間,他製作了一個尺寸幾乎相同的物件,這次是使用纖維材料以編結法編織而成,放置在包括北京火車站前地及市內多個地點。透過這件作品藤原他看到了紡織品的可能性,能隨環境變化而產生新含義。
#4《FABRICA》,1994年,織物棒球手套
藤原在他的畢業作品中,開發了這款無性別棒球手套。通過對手套結構、手指解剖構造和所用物料的反復研究,成功將一般手套製作必須的十個部件簡化為兩個部件,提升生產效率。他亦選擇了NASA「幻影計畫」採用的一種輕量化紡織品作為材料,並引入了當時棒球手套設計鮮見的彩色印藝。這種重組結構、聚合功能和刪減工序的設計方法,開啟了他日後與A-POC合作時的設計方向。
#8《MUJI TO GO》,良品計劃,2015–2020年
自2013年開始,藤原開始掌舵全球生活品牌無印良品的設計方向。他作為「MUJI TO GO」的總監,主責為這條以旅行生活用品為主的產品線,開發物料及進行產品規劃。
#9《日常萬一》,良品計劃,2015–2020年
2020年推出的防災套裝《日常萬一》是一套建議配備為日常防災用品的產品。藤原作為團隊成員之一,參與了從構思到商品化的整個項目過程。
#10《VEGGIE HERB 》,常磐植物化學研究所 ,2014年-
常磐植物化學研究所是全球植物化學專家,在提取、分離和提純植物來源成分等方面有深厚的研究。研究所總裁邀請藤原共同開發含植物萃取物的調味料並實行商品化,同時他亦負責當中的品牌建立和包裝設計方向。這項目進一步強化了藤原「將大自然帶入都市空間」的理念。
#11《薯家甘乃基》,東京食品株式會社 ,2018年-
如同在中國和韓國,燒番薯在日本亦是很受歡迎的小食。「薯家甘乃基(Imoya Kaneki)」是東京食品株式會社的一個品牌。該公司位於櫪木縣佐野市,生產和銷售國產蔬菜和加工食品。除了燒番薯,該品牌還在線上和佐野市的門巿銷售番薯乾、番薯薄片和番薯布丁。社長留意到藤原與《VEGGIE HERB》的合作,於是邀請藤原帶領他們建立品牌和設計包裝。
#12《propellaheart 》,Landflora株式會社 ,2018年-
在2018年,藤原應一家園林綠化和鮮花批發及零售公司的委託進行品牌建立,推出創意單元《propellaheart》。《propellaheart》以科學知識和數碼設備結合傳統的鮮花插花和花卉裝置,來進行不同的空間營造。以「花卉是心靈的工具」的理念,將自然元素,透過花卉帶進都市空間。
#13《CAMPER》,2012-2015年
2008年,藤原應芬蘭Alvar Aalto基金會的邀請,與鞋履品牌Camper的總裁一同在芬蘭演講。受地中海景色及當地新穎的產品開發方式所啟發,藤原設計了一款由紙材製成的袋子,並以西班牙馬略卡島語言中的「農民」一詞為產品系列命名。當設計襪子時,他畫下了他對馬略卡島風土的想像。
#14《水玉店》,2016年-
鎌倉,具800多年歷史,是山海環繞的古城,亦是遍佈寺廟和神社的觀光勝地。然而,當地具有悠久歷史的購物區因跟不上隨自由競爭而來的現代化和數碼化的營商步伐,難以吸引顧客。由六個購物區組聯合組成的協會委託藤原進行一個形象推廣項目。他設計的水玉般的圓點式樣門簾和旗幟,在商店前傲然飄揚。每個藍色圓點的色彩都取自海洋,象徵著當地民眾和商鋪。
#15《江之島電鐵 資訊傳播列車》,江之島電鐵株式會社 ,2019–2021年
江之島電鐵是連接神奈川縣藤澤市和鎌倉市的有軌電車,被大眾親切地稱為「江之電」。接到電車車身設計的委託後,藤原將江之電重新包裝,肩負起講述沿線美麗風景和地道文化的角色。他花了數年時間,沿著這條鐵路線採集自然色彩,轉化為17種顏色條紋的車廂,將運行載客至2021年1月底。
#16《Hi Miura》,日立製作所株式會社 ,2018年–
位於神奈川縣南部、距離東京約一小時車程的三浦市,面臨著人口減少的問題,許多當地農民都深感危機。藤原與一位力圖為未來農業開闢新途的企業東主相遇,帶來了一個與日本領先電子製造商——日立的合作項目,目標是振興當地經濟。此合作帶來安裝在無人蔬菜銷售站內的電子支付設備,並嘗試在農民與顧客之間建立溝通的一個實驗。
#17《koyart》,2020年–
這個項目的名稱,是由日語「小屋(koya)」和「藝術(art)」組合而成。在這個項目裡,農民、大學生、高中生和企業合力在神奈川縣和千葉縣建造蔬菜販賣小屋。藤原以藝術家身份參與,持續製作獨一無二的「蔬菜首領」小屋。這個項目與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社會雕塑概念相似,利用藝術作為社區問題的解決方案。
#18《COLOR HUNTING,從色彩開始的設計展》,21_21 DESIGN SIGHT,2013年
色彩狩獵是藤原的設計方法。他一邊觀察著眼前的顏色,一邊混合水彩來製作色片,將色片的顏色與實際顏色進行比對,從而「獵取」顏色。於東京設計展覽館21_21 DESIGN SIGHT,他運用這種手工創造色彩的方法,展出了19個與藝術家和教育機構合作的例子,呈現了色彩的全新可能性。
#19《LINK OF LIFE展》,資生堂株式會社,2015–2017年
本項目將世界領先化妝品製造商資生堂的研發總部「資生堂研究中心」(現資生堂全球創新中心)的研究人員和員工,與各業界的創造者、公司和組織等聯繫起來,共同探索創造新價值的可能性,並透過展覽形式公布成果。藤原帶領項目,每年舉辦超過20個活動,他同時擔任創意指導、參與者導師和展場設計指導。
#20《SPEED FLAT》,2017年–
一個由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和私營公司共同參與的項目,旨在探索產品製造業未來的可能性。正如「速度」與「平面」二詞所代表的意義,人們與資訊在一個開放平台上相互連結以便於快速行動,同時將未來設計前景的研究成果向公眾發表。
#21-24 圖像
#25《鐵與布》,1991年及2021年
鏽蝕的鐵棒和循環再生鐵棒相向放置。一塊薄布懸掛其間,輕柔地介入在鐵的厚重循環間。此裝置作品選擇了與織物強烈對比的材料——鐵,作為衍生新意義和價值的工具。為了是次展覽,本裝置作品於30年後首次被重新製作。
#27《膚色眼鏡》,2013年
假如你配戴的眼鏡與你的面上皮膚的顏色相同,會是怎樣的呢?透過將眼鏡視為第二皮膚,我們可發現新的可能性,例如會否能令肌膚更好看,又或者將眼鏡作為化粧的一部分。藤原受資生堂膚色研究的啟發,決心以科技融合設計,來研製膚色眼鏡。他與眼鏡品牌JINS合作,採用透明的鏡框,印上方格圖案,而這些圖案的基色來自模特兒的肌膚,創造出可藉由光線為臉頰增添色澤的眼鏡框。
#28《嬰兒肌膚耳機》,2015年
資生堂的兩位研究人員,透過親手觸摸嬰兒的肌膚,來評估和量化其感覺,並與功能性樹脂材料研究企業——三井化學,共同開發新型超軟聚氨酯材料。藤原使用從嬰兒皮膚上捕捉的顏色來製作耳機軟墊部分,由豐達電機株式會社負責生產。Hiko Mizuno珠寶首飾設計學校的學生們著手從配飾的角度設計耳機。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學生們亦為佩戴耳機的模特兒進行 (化妝、髮型、服飾的)造型設計。
Post-Hard Core / Risa Suzuki
Joint / Ryo Ogawa
Speedy earphones / Sou Inoue
Ear shutter / Miki Maeda
Cotton bud / Mito Okuda
Mizuhiki / Sanae Kitamura
Bolt from the blue / Akiko Watanabe
My ear / Manami Matsuda
Canal necklace / Saki Tamiya
Organ earphone / Yasuyo Hida
I’m feeling… / Ayaka Miwa
C. Stewart / Ayumi Yamanaka
Contact liner / Marin Sekine
Myself yourself / Yuhmi Konaka
#29《Lion Shoes》,2013–2021年
2012年,藤原動身前往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目的是採集獅子的顏色。一群跨越1500公里前往肯雅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的角馬,吸引了獅子們聚集捕獵。西班牙鞋履品牌Camper將鞋的面料染成採集回來的色彩,並製作成鞋子。在是次展覽中的「角馬鞋」透過類似的工序所製作。安裝在由感應器程式驅動的移動機械裝置上的角馬鞋,在桌子上讓「獅子鞋」追捕,而桌面的紅色是採集自肯雅馬賽的土壤顏色。
#30《江之島電鐵 資訊傳播列車》,2019年
江之島是一個位於湘南海岸對開的小島,為江之島電鐵設計車身期間,藤原從島上的自然環境中採集色彩,尤其是植物的顏色。從新芽到枯葉,無數樹葉的色彩匯集在一起,形成一組深淺不一的色調,再轉化為有著17種江之島色彩的條紋,裝飾在電鐵車廂上。
#31《天空的色彩》,2013–2021年
所有色彩的來源,都可以追溯到常常在我們頭上的天空。2011年,日本受東日本大地震打擊,自此藤原採集天空的色彩。不管發生什麼,頭頂都總有這片天,他開始採集晨空的色彩。即使在商旅途中,藤原也總是隨身攜帶水彩,盡可能採集所有天空的顏色。直到今天,天空色彩的紙條仍在持續增加。
#32《垃圾變毛線——草原毛衣,城市毛衣》,2021年
藤原想像的未來充滿垃圾及動物數量愈見稀少。他思考服裝能由化學合成材料製成嗎?又或許利用廢物來製衣?為尋求答案,藤原走進蒙古平原以及紐約和東京的街頭。在蒙古,他使用手持式吸塵器收集牦牛、綿羊、小山羊和山羊掉下來的毛,然後將其紡成毛線。後來改用無人機探測平原上毛髮的位置,並將訊息發送到一副眼鏡裝置,令收集程序更具效率。同樣地,在紐約和東京街頭,他收集了垃圾碎屑並清理乾淨,再將以手工紡成灰線。此計劃被視為對未來的拾遺,是次展覽將展出拍攝此計劃過程的影片,同場展示用線製成的八件毛衣。
#33《Cyber Physical Hands》,2021年
晚年時的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用一根連著炭筆的竹桿,為萬斯玫瑰教堂繪畫壁畫。藤原將這跟竹桿定義為繪畫工具,並開始創作一件當代的作品來回應馬蒂斯的方法。他使用裝著繪圖溶劑如熱蠟和墨水的無人機,依預設程式飛到指定著陸位置,將顏料滴到預早放置好的布料上,形成圖案。用這個方法於布料上繪畫圓點,再按傳統的拔染法來染色,最後製作成六件人體模型服裝。此項透過操作機械人而非人手來創作的實驗,目前仍在進行。最新作品中,藤原使用頭戴設備進行操控,將記憶中對馬蒂斯作品的印象,用無人機重新畫出來。
#34《藤原大訪問 》,2021年
Please stay tuned for updates.
新聞稿
新聞稿(下載PDF)
活動及公眾服務
展覽導賞
如有關於團體展覽導賞安排的查詢,請致電3928 2566與學院外事處展覽部行政助理李小姐聯絡。
參觀展覽
展期
29.01.2021 - 28.03.2021
(逢星期二休館)
開放時間
10:00 - 20:00
地點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HKDI Gallery
新界將軍澳景嶺路3號
(港鐵調景嶺站A2出口)
參觀展覽網上登記
www.hkdigallery_daifujiwara_admission.eventbrite.com (入場須預先網上登記*)
查詢
hkdi-gallery@vtc.edu.hk / +852 3928 2566
*為保障每個人的健康,我們限制每日入場人次,如參觀展覽,請先到網站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