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展覽
蘇黎世藝術大學設計系按七個研修範疇,從該系學士、碩士及研究項目,選出各具特色的作品,帶到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體驗中心展出。展覽反映該學院在當代如何理解設計、教導設計,並展示設計對社會和科技創新的貢獻。設計師意識到數碼化對設計行業帶來改變,他們既將數碼化納入創作策略,亦在作品中傳達批判想法。香港與蘇黎世兩間設計學院的友好合作,促成這個既好玩、又認真的展覽。
演藝/視聽媒體
|
傳說如何在當代社會被接受為真理,又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傳播?怎麼去講故事,能得到目標受眾與媒體的信納?
《狂野的維爾納》是一個虛構故事,場景發生在蘇黎世的小型賽車車場,佔領這座城市的街道以製造充滿狂飆的刺激。憑藉偽紀錄片的風格和精巧的發行策略,創作者通過各種渠道發佈故事,巧妙運用媒體作為散播虛假故事的工具。這個都市傳說傳播到瑞士以外,引起不少關注。
遊戲設計
|
《小生境──適者生存的遺傳學遊戲》是一款回合制戰略遊戲,具有模擬和roguelike﹝圖塊地圖、角色永久死亡等﹞元素。玩遊戲時,玩家根據真實的遺傳學,塑造自己的動物物種,並試圖在面對捕獵者、氣候變化,以及傳染病等情況下生存。雖然設計師把《小生境》定位為娛樂遊戲,但富有族群遺傳學的主題。通過與其他玩家的動物交配,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玩家可以了解到遺傳和進化的規律。《小生境》Niche是一個結合娛樂與教育的獨特遊戲,可用於學校課堂,也適合消閑。
Philomena Schwab入選商業雜誌《福布斯》2017年「30名最具影響力30歲以下科技精英」名單。《小生境》可在STEAM平台上購買。
《孤帆遠航》FAR Lone Sails
|
|
在陰雲密布的天空下,玩家穿越看似無邊際的乾涸海床,看著一度強盛的航海文明,殘骸散落各處。遊戲世界裡找不到生命,但充滿有待探索的地方、有待發現的歷史。曾經是海床的底部,變成了潛艇和超級油輪的墓地;昔日人口聚居的繁華島嶼,腐朽變成山頂遺址。有什麼東西可以挽救嗎?雖然旅程的遠大目標仍有待玩家發掘,但眼前的當務之急,必須馬上行動。你的大型車輛需要加油、維護和升級,以克服未來的挑戰。
《孤帆遠航》重新詮釋了車輛在遊戲中的作用。隨著車輛移動,遊戲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動態範圍,讓玩家可以自由行動。隨著玩家探索車輛的各種功能,情節亦層層推進,逐步開展令人驚嘆的風景。遊戲結合富有氣氛的穹蒼之旅,和直觀又複雜的機制設計。這款得奬遊戲,可在STEAM平台上購買。
互動設計與工業設計
《氣流小渦》Aero 由蘇黎世藝術大學、蘇黎世應用科學大學產品及工序開發中心、瑞士科學中心Technorama科技館及Gebert Rüf基金會合作的研究項目 2015 – 2017 |
「科學玩具 = 科學工具」是個研究項目,通過設計方法,在瑞士科學中心以外,直接探索自然現象的特質。設計團隊的探索範圍,包括空氣的氣流、氣壓、質地、力量、密度等現象,如何體現於呼吸、天氣預報、能量收集等日常經驗。設計團隊以空氣作為跨學科合作的共同基礎,展開一系列探索實驗、研討會並製造原型,開發出一件名為《氣流小渦》的科學玩具。團隊的研究,創造出探索空氣的工具和評估方法;而這件玩具更成功示範了科學體驗可跨越實驗室和科技展館,以多種方式擴展到其他環境。
《氣流小渦》是個很輕巧的風力發電機,可以讓人撥弄玩耍,既展示富有詩意的自然力量,亦示範有關空氣的科學原理。配搭上不同的適配組件,它就能變身成為吸塵機、顆粒分離器、風洞 ( wind tunnel ),或充氣積木,並預留足夠空間,可供人在不同地方,與風進行新的互動。
互動設計
|
《動感穿梭》是一組力學和燈光的互動裝置,將數碼化的發展進程帶到觀眾面前。裝置由23支發光物體組成,配有感應器和促動器,象徵當今數量龐大、由互聯網連接的各種設備。此外,平板電腦的繪畫界面讓參觀者可以憑直覺,與裝置作品進行有趣的互動。
這組作品的目標是研究數碼化和相關技術,對網絡產品和服務的設計過程,帶來甚麼影響。作品靈感來自汽車業目前的發展:車輛不只用來滿足個人交通的基本需求,而是日漸和網絡結合,容許它們自主移動。
知識視覺化
|
泰坦魔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相當罕見,每一朵盛開的過程只有短短幾天,引起世人濃厚的興趣。這件互動裝置,捕捉了泰坦魔芋開花的珍貴時刻。
「有形虛擬模型」的研究,旨在保存這經驗,用於教育傳播用途。「有形」的意思原指可供觸摸,此處指可供體驗和感知,令虛擬模型成為有效的教育學習工具。泰坦魔芋的虛擬模型,呈現花朵的特徵和開花過程,讓使用者去控制、體驗和了解。透過手勢體感操控器,參觀者可憑直覺操控實物大小的花朵模型,讓這朵巨花生長、近鏡放大觀看,並取得各部位的資料細閱。本著結合科學與娛樂的「科娛」精神,這件作品將泰坦魔芋開花的珍貴時刻,帶到更廣闊的觀眾群面前,趣味盎然地與人互動。
潮流與身分
|
《向前嗅》是個天馬行空的項目,探索嗅覺能否帶來新的互動形式,挑戰當代數碼化、去物料化的發展趨勢。嗅覺是個層次豐富的天地,帶來獨特的沉浸式體驗,就像一部時光機,可把人帶進昔日回憶中,亦能把人送往未來,觸發新的想像,所以它成為理想的敘事工具,讓我們詰問現在與未來。利用氣味作調查研究的工具和方法,設計師可以開創新的叙事形式,為設計實踐及未來趨勢研究開啟新方向。
透過六個設定於2029年至2079年的虛構處景,《向前嗅》提供未來的嗅覺和視覺體驗。在這些場景中,人類和人工智能機器人在同一個星球上開展共生關係,但星球逐漸陷入生態災難。六個具有抽象意味的未來場景,六種氣味,激發大家的想像和理解,在今天的物理基礎上,孕育及創造未來。
《光之喪禮》Lightfuneral |
在瑞士,大約80%的死者是火化的,骨灰罌需求旺盛,而告別往生者的方式只得寥寥幾種。《光之喪禮》設想將骨灰轉化為光,在熱量和電荷的輔助下,將骨灰轉化為明亮的發光等離子體,而這種光可用於不同的場景。
這項目獲瑞士洛桑技術大學的等離子科學家參與合作,目前仍處於開發階段。要探索及引發生死與殯葬文化的轉變,必須將這另類喪禮研究項目置於其文化背景中,並視其為一種新選擇。《光之喪禮》擬打破傳統喪禮慣例,重點放在紀念和分享死者生平的精彩經歷,而不是哀悼死亡,希望儘量以互動形式,以明亮甚至是慈悲喜樂的方式告別,為參加者帶來更具個人意義的互動體驗。
展覽展示一個虛構場景,邀請來賓發表意見及回應。
視藝傳意
|
《字體1.0》是個具有互動能力的字體生成器。它和傳統產品的分別在於,這件作品特意不具精準的可控性,以創造出人意表的效果,超越傳統字體學的標準。《字體1.0》是一款有別於傳統字體設計的實驗性工具,每次形成字體,程式都收納用戶的臉部外貌作為輸入參數。由於每張臉都是不同的,而面部表情又多變,所以生成的字體同樣有無窮變化,是直觀又好玩的作品。
《海報9:16,10秒》Poster 9:16 10s |
越來越多屏幕在私人領域湧現,在公共空間更甚,屏幕已成為溝通的重要途徑。這些充滿視覺趣味和可能性的平面,潛力還遠未得到開發。對平面設計師來說,既提供大量誘人的可能性,亦帶來沉重的新責任。
就這趨勢,《海報9:16,10秒》研究甚麼是動態海報,並探討這種動態媒體,比起靜態海報,可提供怎樣的額外價值。內容方面,《海報9:16,10秒》以瑞士的傳統旅遊海報為題,以瑞士的八個地方作為起點。動態海報顯示,影像的動態不僅用於裝飾,而是從實際內容發展出來,能增進觀眾對內容的了解。項目帶來四個成果:一系列動態海報、十份聲明、創作過程的文檔,以及一個研討會。
活動及公眾服務
請參閱英文版本
參觀展覽
展期
6.10.2018 - 27.01.2019
(逢星期二、25.11.2018、2.12.2018及9.12.2018休館)
開放時間
10:00 - 20:00
地點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體驗中心
將軍澳景嶺路3號
(港鐵調景嶺站A2出口)
查詢
hkdi-gallery@vtc.edu.hk / +852 3928 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