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展覽
HKDI Gallery 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攜手合作,舉辦「看不到的 – 傳統中式家具製作」展覽,以當代設計解構及重現中國傳統家具的巧手工藝及傳統智慧。展覽項目源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士林館中陳維正及劉小康的設計家具。本展覽將呈現由兩代匠人謝成聯及吳鋌灝,以傳統中國傳統木工手藝術,演釋著名設計師陳維正及劉小康的作品,推動公眾及學界深入認識中國工藝,關注文化傳承。
展覽相片
傳統中式家具製作
「沒有一個特定的方法去製作木製家具。」謝成聯說,「我們會看需要做什麼然後找方法去做好。」
我們就以劉小康的明式繞腳椅作為例子,看看以傳統手工藝及當今技術是如何去製作家具。從粉嶺工廠開始,每一塊木材都經過精心挑選,加工成適合機器大小的木材(稱為「開木」),然後運到吳鋌灝位於火炭的工場。木材再被切割並刨成接近實際部件尺寸的小塊。它們會被分批加工以提高效率。根據木材所需的不同工序,被分配到不同工具及機器的位置,為下一步作好準備。
在開始使用木工機器製作前,謝和吳會再次研究設計。謝手繪出椅子的1:1圖像(稱為「放樣」),用木材去測試製作,例如手柄樣本,然後跟劉去討論彎度及其它細節。吳則會先準備CAD電腦繪圖用作檢查所有部件是否能無縫接合。他們一起製作出家具系列的一套原型,現正於「看不到的」展覽中展出。
所有部件均採用明/暗接合。榫眼以方榫機製作,它的外觀有點像鑽床,但製出的是方形孔而非圓形孔。謝和吳對用作製出榫頭的機器各有所好,他們要在速度和準確性中找平衡。謝喜歡橫切鋸,一部機器已可以製作出45度角雙榫頭。吳用的做法有點不同,他先用萬用台鋸製作榫頭,然後轉以圓鋸台去完成45度角的切割。兩位工匠接下來所做的步驟如不是一模一樣也是非常相似的。其中一個要解決的難題就是靠背。因用上的木材密度高所以很堅硬而難於屈曲,所以他們經過數次試驗才找到蒸氣彎曲的適當方法。此版本的繞腳椅其中一個改進的地方就是其繞腳部分。吳首先畫出此部分的CAD電腦繪圖,然後以數控雕刻機製作出來。以正確的角度去定位,就可以獲得更精準的結果。
當所有部件已經完成,在準備組裝前,有一件事需要做,就是打磨。大部分人會以為打磨是最後步驟,我們會以不同砂紙打磨至摸上手非常光滑。有些位置在組裝後則會較難磨滑,尤其是不同方向木紋交匯的接駁位,這些地方就需要先打磨。當椅子裝嵌好後,根據不同的設計會需要更多的打磨、上色及拋光。
我們以椅子作示範,是因為它包含了製作一件家具的大部分工序,其更複雜的原因就是椅子最貼近我們的身體。如謝所言,家具製作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方法,當你見過一張椅子的製作過程,或許你能嘗試找出其它作品,如陳維正於展出的記憶展示單位是如何製成的。
創意團隊
設計師 -劉小康
1958年出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現為靳劉高創意策略創辦人、亞洲設計連副主席、香港設計及創意產業總會主席等職務,積極推動設計產業。從事設計及藝術創作三十多年,獲奬超過三百項。立體創作方面,劉氏的作品範疇廣泛,從裝置到雕塑,甚至傢具產品等深受世界各地藝術館及收藏家喜愛,當中以「椅子戲」系列作品最豐富,也廣為人知。2015年,香港文化博物館為劉氏舉辦了名為「劉小康決定設計」個人展覽,展出作品二百多項。2021年,劉氏更榮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 – 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奬」。
設計師 - 陳維正
陳維正生於香港,隨後移居英國接受教育。他自學生時期便喜愛木工,自此踏上設計之路,並取得白金漢郡大學家具設計碩士學位。1995年,陳氏創立家具設計品牌Channels,於倫敦設立工作室暨陳列室,並於英格蘭中部另設工場。他的作品設計簡潔,比例完美,手藝精湛。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Jeremy Myerson教授評道:「陳維正重視家具的本質,外型典雅,心思細密。他的設計乃上乘之作,不會盲目追隨市」。2013年,陳氏創立另一家具品牌Joined + Jointed,探索「合作啟發創作」的可能性,為更多人提供精心製作的優質家具。陳氏榮獲2015年度英國家具設計師大獎,評審盛讚陳氏能夠「讓木材唱歌」。他現為英國家具製造師公會的成員之一,至今獲得了破紀錄的18個家具設計大獎。陳氏每年均會發表新系列,亦受私人客戶和商業公司委託度身設計家具,當中包括為上海卓美亞喜馬拉雅酒店作整體家具佈置設計。
木藝匠人 - 謝成聯
謝成聯於1959年生於香港。完成中三課程後,謝先生成為紅木雕刻學徒,兩年後,自覺對木刻工藝的天份不足,加上家人的薰陶,毅然轉向研習中式家具製作,當上木工學徒,從學徒到技工,再成為技師,甚至成立自己的木器家具製作公司,調教及管理其麾下的工匠團隊。
數十年來,謝先生對中式傳統家具製作的熱情、對作品質量的堅持從未減退。其木器家具產品不但行銷國內,更有大部份出口至全球各地,一直深受用家歡迎。至2015年,謝先生漸始於香港設計師劉小康先生合作,為劉先生製作了多組椅子作品,當中包括劉氏著名的明式繞腳椅系列,以及其為理工大學設計的勵學椅等。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展出,也獲多個博物館及收藏家珍藏。
木藝匠人 -吳鋌灝
吳鋌灝1985年生於香港,2008年畢業於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於火炭設立工作室,從事木工及機動裝置創作,亦同時協助不同藝術家製作立體作品。
近年專注於本地木材回收再轉化成公共戶外家具,由原材料處理到設計和生產,實踐在地製造的理念,作品見於香港不同公共空間。
策展團隊 - 梁展邦
梁展邦在荷蘭埃因霍芬設計學院設計碩士畢業後,2010年在荷蘭創立了其設計工作室。他的作品探索設計的不同面向,如工藝及工業以至設計系統及可持續性等,曾在米蘭和荷蘭設計週、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及其他國際設計展覽和博物館中展出。梁展邦於2014年被透視雜誌選為四十驕子之一,2008年獲得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他與德國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和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合作策展並參與展覽設計,亦在香港策劃了《香港百貨》及擔任Detour的策展人。
策展團隊 -劉天浩
劉天浩曾是埃因霍芬設計學院學生。他是藝術家和泛領域設計師,現居香港,工作涉獵商業及公共項目,創作包括平面、產品、室內及展覽設計,而他為深圳齊心集團設計的Tin 1原子紙筆曾獲法蘭克福展覽主辦思誕行中國文具大賞金獎。阿天亦從事顧問工作,遊走於商業、設計和藝術之間,為客戶提供意見、建立關係和催化新項目。
明式繞腳椅 | 劉小康設計
明式家具以高雅而流暢見稱,其用材考究、工藝精奇、氣度非凡,儼如古代的文人君子學識淵博,正與故宮博物館的氣息與內涵不謀而合。而「明式繞腳椅」的兩椅互相貼合纏繞,象徵北京故宮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及中國與香港的關係。
為了這個項目,我們特別邀請了資深木匠把傳統工藝帶回香港,傳承予本地年輕的一輩,這個恰如北京故宮把故宮的精神與藏品帶來香港故宮博物館,是一個薪火相傳的概念。
「憶」陳列架 | 陳維正設計
這設計以幾何結構營造出秩序感。用上大師級工匠的專業技藝,透過複雜的木榫結構(榫眼和榫頭)去達到視覺的簡潔及和諧。從木榫細節的應用承傳了傳統和持續性,但以當代方式展現出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此概念是對可用木材的有效回應 — 小塊的硬木是實現這設計的理想選擇。
網上展覽研討會
對話:中式傢俱設計與工藝承傳
▎嘉賓 ▎
吳志華博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
劉小康先生,著名設計師及靳劉高創意策略創辦人
謝成聯師傅,資深硬木傢俱匠人
吳鋌灝先生,木器創作新生代
▎主持人 ▎
陳詩華,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HKDI) 學術發展主管
活動及公眾服務
節目: |
網上展覽研討會 |
主題: |
對話:中式傢俱設計與工藝承傳 |
日期: |
二零二二年五月十三日 (五) |
時間: |
5:00pm |
演講講者: |
吳志華博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 劉小康先生,著名設計師及靳劉高創意策略創辦人 謝成聯師傅,資深硬木傢俱匠人 吳鋌灝先生,木器創作新生代 ▎主持人 ▎ 陳詩華,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HKDI) 學術發展主管 |
語言: |
是次網上活動以廣東話進行 |
地點: |
ZOOM Webinar 及 YouTube直播 |
重溫: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Zrf_Vlm2E&feature=youtu.be |
展覽導賞
如有關於團體展覽導賞安排的查詢,請致電3928 2566或電郵至hkdi-gallery@vtc.edu.hk,與學院外事處展覽部行政助理李小姐聯絡。
教學資源
展覽手冊(下載 PDF)
參觀展覽
展期
14.05 - 13.06.2022
(逢星期二休館)
開放時間
10:00 - 20:00
地點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體驗中心
新界將軍澳景嶺路3號
(港鐵調景嶺站A2出口)
查詢
hkdi-gallery@vtc.edu.hk / +852 3928 2566
*為保障每個人的健康,我們限制每日入場人次,如參觀展覽,請先到網站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