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

从性别刻板印象到多元文化的转变

16.12.2024
HKDI
推介

过去几十年来,性别角色的界限逐渐模糊,社会对性别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工业革命后,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方式被固化定型。男孩被鼓励参与模型、军事玩具等竞争性活动,而女孩则倾向于玩洋娃娃等家庭相关玩具。这些被灌输的活动强化了社会对性别的特定期望。

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社会逐渐接受多元性别光谱的概念,挑战传统的二元性别框架。玩具公司开始推出无性别产品,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例如, Barbie 重塑人偶产品,展示了多样化的职业身份,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中强调多样性和包容性。设计领域中,情感化设计强调物品的情感共鸣,而客制化设计让消费者参与创造,赋予物品个人化意义。如台湾「木城工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循环经济亦成为设计趋势,推动长期情感价值与可持续性。

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年轻人自由探索和分享兴趣,鼓励多样性,并容许他们构建和展现自我身份。媒体作品也引入多元性别角色,提供更多元的榜样。在设计趋势中,包容性设计强调满足不同需求,而无性别时尚则打破了传统框架,让人们透过服装自由表达自我。

未来的教育与家庭将鼓励孩子们探索自己的兴趣,我们期待未来的孩子们能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成长,无论他们的兴趣和职业选择如何,都能成为真实的自我。这场从性别限制到身份自由的变革,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过程,更象征着社会迈向多元与包容的未来。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