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築夢未來

28.12.2023
HKDI
推介

西九文化區將於2025 年年中為演藝綜合劇場揭幕,本刊專訪了宏偉建築的幕後功臣,了解他們對未來建築、文化與全球健康的獨特見解。

Ben van Berkel是阿姆斯特丹建築公司UNStudio的創始人兼首席建築師,最近他在《Happy City》一書讀到香港因為交通便利而被視為快樂城市。然而,他7月中到訪香港卻有其他快樂的原因:除了
為中環辦事處擴張誌慶,也巡視了西九文化區演藝綜合劇場的工程進度。這是他25年事業中最大型的文化工程。

演藝綜合劇場由2014年開始規劃建設,2025年年中落成後,將是香港首個以舞蹈為主題的永久藝術空間,設有三個分別可容納1,450人、 600人和270人的劇場,可供舞蹈、話劇和實驗戲劇等演出,還有8個方便駐留舞蹈團使用的排練室,以及另一個與主舞台相連的大型排練室。Van Berkel 表示:「這裡不只是演藝劇場,除了一般戲劇和音樂劇,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靈活性。」UNSAsia是UNStudio的亞洲分部,公司合夥人兼高級建築師Hannes Pfau補充說:「香港的舞蹈界一直面對排練和表演場地不足的問題,城中的舞蹈團也不集中,但是他們很快就能享受到演藝綜合劇場的新設施。」有別於西九其他場地,演藝綜合劇場專門為舞蹈藝術家而設計。大型排練室安裝了伸縮式座椅,方便騰出更多排練空間。Van Berkel解釋說:「座位可靈活編排,一般的設定是舞者的準備場,只要稍移玉步就能進入相連的主舞台,投入正式演出。」

劇場的世界級設備還參考了國際頂級舞團的意見,包括舒適的座椅尺寸、最佳視線、後台大小、存放道具和美工物品的大樓、方便直接把裝飾建材送到舞台的上落貨區。團隊更特別把大禮堂降至低於地面,方便透過地下運輸系統與機場連接。Pfau說:「演藝綜合劇場的地上建築只佔整體一半, 與我們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劇場工程有很大分別。」劇院靠近高度密集的地下和道路交通網絡,音響控制難免是重大挑戰。為了回應這個難題,建築物底座安裝了近 650個巨型彈簧來提升避震效果。Pfau說:「三個演出場地可以同時公演劇目,音響效果媲美錄音室。」Van Berkel 補充指,香港這個世界級院必須與國際標準接軌,因為日後將迎來很多國外藝團。他以荷蘭國家芭蕾舞團的巡演為例,為了呈現舞團的藝術願景,對劇館也有很高要求。他說:「並非所有城市都符合最新國際標準。所以我們追求超越現有標準,加強劇場與時俱進的能力。」

建築團隊還多走一步,構思這個走在前沿的劇院如何在加深舞蹈家和觀眾聯繫方面作出突破。Pfau解釋指,傳統大劇院會把舞台與禮堂分隔,樓座大多位於堂座之後。至於1960年代才發明的實驗劇院,則把舞台置中,以便觀眾包圍表演。團隊設計演藝綜合劇場時,把堂座放到舞台幾近零距離的地方,就在管弦樂隊的正前。樓座安排於較低層座位之上。他說:「這種編排讓更多觀眾在樓座高空觀演,還有部份觀眾就在舞台正上方,是獨一無二的設置。」在整體設計方面,團隊也強調公眾的賞劇體驗。例如入口設有降噪減壓區,可營造觀演前的平靜氣氛。建築物內還有幾層設有由旋轉樓梯貫通的大廳,或會令下層大廳的觀眾產生自己位於舞台中央,正為樓座觀眾表演的錯覺。Pfau 說:「走進這座建築時尤如進入另一境界,觀眾都成了公共空間的表演者。」演藝綜合劇場南臨西九海濱,背景是絕美維港,場內設有行人通道,從北至南連接藝術廣場與海濱。Pfau說:「我們希望透過劇場突顯香港本色。觀眾步進大樓時一定會朝海的一方,香港的天際線就在眼前。」離場後回望的風景,是黃銅與木材建成的外牆,就像劇院中的帷幕。美學以外,演藝綜合劇場還具備各式各樣的功能。綜合大樓是人們第一幢看到的西九建築,設有資訊與票務中心和餐飲場所。Pfau說:「那就是西九的商業中心。」

Van Berkel是哈佛大學的建築學教授,據他觀察,演藝綜合劇場是「當今世上的嶄新跨界建築」,值得推廣採納,尤其香港一類人煙稠密、寸金尺土的城市。他的建築師行便有過大學校園要求多學院的大樓,方便不同學系的學生與學者交流知識。他認為此概念可以延伸到全城層面。「有凝聚力的新建空間,能大大提升城市互動。」UNStudio旗下的策略設計公司UNSFutures 設有「未來主義」團隊,專注結合設計、通訊和科技,令願景成真。得意之作包括2018年荷蘭Hardt公司把歐洲超迴路列車車站與不同規模城鎮合併;同年在米蘭與瑞士傢俱品牌USM合作,為數碼遊牧民族設計出家居辦公混合環境專案。Pfau說:「人類的生活、工作和消費文化方式應有所改變。好像演藝綜合劇場便從劇院升格,透過設計成為完整的文化樞紐。」UNStudio同樣關注永續發展。2021年12
月,他們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完成了一座大樓,屋頂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能產生多於大數所需的電力,甚至可為附近其他建築物供電。這座大樓有八成呈圓形,所有鋼構件都可以拆開重新使用。然而,Van Berkel有感業界仍未想通建築如何影響公眾健康。他說:「在新冠肆虐前,哈佛的同事認為我一定是瘋了才會進行與建築學無關的健康研究。但我認為建築師有需要放眼未來。」Van Berkel指出,既然建築師在設計城市空間和建築物時,一般會考慮未來5到10年的變化,他們參與公共衛生和長壽研究其實能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增設樓梯或行人通道來鼓勵保持身體活躍,又或改建通風系統以降低疫症風險。

建築界對健康的影響可以擴展到精神和社交方面。Van Berkel以booking.com的阿姆斯特丹總部為例。「辦公室捨棄傳統工作環境,企業進駐後的調查發現,使用者覺得自己身處度假村或大學。人們工作時不再困於固定辦公桌,而是在走到不同討論區,致力和其他同事建立社群、互相交流,可見健康與環境將會在未來全面融合。」UNStudio和UNSFutures 將繼續尋找其他混合用途的專案,積極提高人類生活質素、社群整合,還有工作空間的效率。Pfau說:「我不是說建築師的所有工作都可以預測,又或者自己能預知未來。但我們必須訓練自己思考世界將如何發展。」兩位建築師都認為,科技、人工智能和參數化設計將有助構思更精彩的想法。在香港大學任教的Pfau寄語新一代:「建築師的角色仍會非常重要,我們仍然需要想出人性化的解決方案,為人類社會解決問題。科技只應視為輔助工具而不是解決方案,因為它永遠無法取代你的職業誠信。」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