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文字設計潛力的《見字__》展覽已於本年7月在HKDI的傳意設計研究中心圓滿閉幕。初秋之際,我們請來了當中三位靈魂人物暢談展覽後感,分享填滿「__」留白的未來構想。
Typeclub緣起 資深廣告人黃光銳(Spencer)、設計達人區德誠(Benny),還有跨界平面設計師羅德成(Katol)都是「梯級」的創會會員。三人雖然從事不同媒體的創意工作,但同樣對文字與字體設計充滿熱誠。 Spencer回顧入行初期電腦還未流行,要完成一份廣告,平面設計圖上每一個出現的字都需要人手間字,再拿去曬圖、拼稿等等,工序相當繁複。由於錯了一個字便會功虧一簣、加重製作成本,創作人都會格外注意字體的運用。那時候廣告公司還設有內部工作室,專職的字體設計員,分工非常仔細。他憶述當時筆下字體作品更是設計獎項的常客,可見字型的地位殊不簡單。隨著電腦科技演進,連普通家用電腦都已預載多款字體,商用軟件的字型更有眾多選擇,typographer一類職位也逐漸被淘汰。Spencer慨嘆道:「科技帶來的方便令人們漸漸忽略字體對設計的影響,忘了字型與空間編排所發揮的傳訊功能是何等重要。」 Benny也有同感。回想「梯級」成立之初,一群業內友好正意識到無處不在的字體設計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人們亦沒有細味箇中值得欣賞學習和研究討論的地方。他說:「文字設計跨度很闊,要把零碎資料歸類、排序及整理是需要花很多心思的。我們希望成立Typeclub後,可以令社會對文字設計產生更大的興趣。」 他們集合了幾位志同道合的設計師,希望透過Typeclub打造更多幻想空間,引發創意,在字體的重要性被完全遺忘之前,用心說好文字的故事。協會致力透過舉辦展覽、研討會、工作坊等不同活動,在香港、亞太地區及世界各地喚起不同界別對字體設計的關注,從而推廣字體與文字設計的工藝、推動創新,促進設計的功用和增進公眾的知識。
為什麼要辦《見字__》展覽? 只要稍稍留意我們身邊的商品、招牌,甚至是社交媒體上用來吸睛的圖像和視頻,便會發現字體設計實在是隨處可見。然而,我們的通病往往是即將失去才會珍惜。以文字設計為例,以往常見的小巴字、貨車模板字、路牌監獄體 等,要到了碩果僅存時才會引來各方爭相關注,足證香港實在有需要把零碎存在的字體設計足跡整合疏理。Typeclub正是看到了這個契機,與HKDI傳意設計研究中心合辦了是次展覽,希望引起更多人關注字體美學,令更多富有香港本土特色的字體被發現。
九位發起人,除了Spencer、Benny及Katol外,還有Victor Cheung、Henry Chu、Sammy Or、Sandy Choi、Dave Choi和Keith Tam,各自邀請了兩位朋友,為《見字__》展覽帶來共二十多件不同媒體的作品,參觀者可以在欣賞投映、裝置、插畫、海報、書籍等創作時,從不同角度細味字體設計其實不只限於間字、字型及字款,並反思字體與空間環環相扣的關係。 Spencer分享說:「字體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寄附在特定功能的空間中。近年大家的視線都集中在狹隘的手機屏幕上,我們希望藉著《見字__》,邀請大家跳出手機,放眼更遼闊的空間。」 Benny認為Dave Choi的《見字圖鑑》為欣賞文字提供了非常有趣的角度。這幅有如蝴蝶標本的圖鑑,是Dave從香港大街小巷蒐集而來的文字芳蹤,以昆蟲比喻文字,有系統地呈現出隱藏城中數之不盡的字體。
專注手繪招牌的Katol為展覽帶來了裝置作品《見字千金》。這本人手繪製的巨型書藉以金箔製成內容,表達香港就是一塊金漆招牌,千金一諾。作為Typeclub裡的年輕成員,Katol認為文字設計是一種工藝,也很慶幸他能夠以這門在香港幾近失傳的技藝維生。他說:「近年觀察到越來越多人留意文字設計,例如打開Instagram都可看到有些帳戶專門收集文字設計的城市風景,這是令人欣慰的。」
Katol還發現有不少從事設計的人,不一定曾經正式學習字體設計,但作品中卻會用上很多字體設計的元素。以他兩位特邀創作人為例,塗鴉紅人XEME和饒舌歌手Youngqueenz都是沒有學過字體設計的,但卻在他們的街頭塗鴉和MV作品中展現不少令人驚喜的字體設計細節。
展望未來 《見字__》展覽其中的一個成功之處,就是匯聚了不同領域的創作人,呈現心目中屬於香港的字體,令人喜出望外。除了讓在院校修讀的同學近距離欣賞海納百川的文字設計作品,也讓更多設計同業認識Typeclub的理念和抱負。
Spencer說:「當然,一次展覽不足以掀起巨浪,但我們期待是次展覽可以拋磚引玉,也希望可以再辦更具規模的展覽,連結更多對字體設計有興趣的人士,擴大影響力,甚至衝出香港,與其他地區交流。」Spencer覺得教育是傳承的重要工具,日後如有機會在設計課程中加入字體設計元素,也是理想的發展方向,有助新世代加深對香港字體的認識。
Benny補充說:「我希望《見字__》能夠讓本來覺得字體設計枯燥乏味的人改觀,也希望準設計師能從觀賞作品中獲得靈感,嘗試透過字型設計臨摹實驗。」事實上,學習需要經過模倣、需要經歷時間浸淫,而觀察實物則有助學生了解創作人的心路歷程,再沉殿成自己的經驗和閱歷,發展出自己的個性和風格。
Katol同樣覺得實踐非常重要,現在的年輕人對任何感興趣的事物,首先想到的未必是去報讀課程,而是求教網絡。以他自己為例,他便是透過網上認識了很多香港的字體設計師,從中領悟到獨特的創作手法。他期待網絡平台可以繼續發酵,讓更多人持續參與,以後的作品便能夠越做越好。
三位討論時也提到字體設計不只包括標題字、花字這個層面,也涉及發展整個字型家族,例如透過筆畫粗幼令讀者在紙上和屏幕上看得更舒服。然而,要打造新的漢字字型家族卻絕非易事。說到底,繁體中文字與英文字的最大差異,就是前者數量眾多,必需倚賴匠人精神和配合人工智能等先進的科技逐字打造,才有望實現。這方面我們可借鏡日本的經驗,參考他們如何透過尊重老師傅的技藝,保留舊有的美好事物,同時又能加入新的元素,打造更加豐富的新文化。
|